三洲五海之地匱乏的水資源
生:尼羅河流經埃及、蘇丹、埃塞俄比亞。
幼發拉底河流經土耳其、敘利亞、伊拉克。
約旦河流經約旦和以色列。
利塔尼河流經以色列和黎巴嫩。
太巴列湖為敘利亞和以色列共有等。
師:中東本來缺水,幾個國家又共用一條河流,會出現什么情況?為什么?
生:大家會因爭水而打仗。因為大家共有一條河流,上游的截水,下游的水就少或沒有水,能不打嗎?!
師:中東的用水分配不均確實引發了很多戰爭,誰能舉個例子?
生:1967年阿拉伯與以色列的戰爭;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都是為了約旦河水;土耳其、敘利亞和伊拉克就幼發拉底河的使用而進行的談判;戈蘭高地之爭。
師:可以說“中東一直為水而戰”。有人說“人類21世紀也將為水而戰”,你如何理解?
生:(回答略)
師:沒有人愿意由于水而貧窮,而戰斗也不是解決問題的惟一途徑,同學們討論一下如何解決中東用水和缺水的問題呢?
生:為水立法;共同協商使用;循環利用;海水淡化;買水;節約用水……
師:同學們的提議非常棒,你們都可以成為世界的和平使者,也可以成為各國的水利專家。你們提到的這些建議在中東地區都實現了。在這里還有一個節水農業做的最好的國家,它創造了讓沙漠開花的農業奇跡。這個國家是以色列。下面讓我們觀看一段以色列農業發展的vcd。
(師生觀看vcd)
師:以色列的節水農業到底好在哪兒呢?
生:節水意識強;用科學的方法發展農業。
師:說得好。我們國家正在大力發展經濟,尤其是西部大開發將給我國發展帶來新面貌。我們借鑒一下以色列的節水農業,對我國的農業發展說兩句話,可以是建議,也可以是希望,更可以是展望或預言。
學生:(回答略)
引導學生關注時事,了解世界局勢的變化與幾個大國的關系,培養學生觀察以及思考的能力,使學生更加關注生活中的地理。
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
學生之間相互補充與評價。
學生在讀圖的過程中體會其位置重要性。
自然過渡到缺水的國家。
引導學生關注時事,關注生活中的地理。
進一步培養學生閱讀地圖以及利用地圖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培養學生搜集相關的地理信息的能力。
正確看待和使用資源,初步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創設問題情景,培養學生運用有關的知識和方法,提出看法和解決問題的設想。擴展學生的思維。懂得國際合作的價值。
對學生的回答給予鼓勵和表揚,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感悟“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聯系我國的發展,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