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課 三國鼎立導學案
第18課 三國鼎立導學案
一、學習目標:
1、掌握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的歷史作用、曹操能夠統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戰曹操失敗的原因以及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2、提高對重大歷史事件的復述能力。同時,通過曹操一勝一敗原因的分析,提高學生分析歷史現象,抓住現象所反映的本質的能力。通過對歷史史實和文學藝術作品中描述的情節比較,提高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文學創作的分辨能力。
3、認識到每一歷史事件的發生,都有其客觀條件。但是,人們的主觀能動性,特別是符合實際情況的主觀能動性也起著重要的歷史作用。認識到評價歷史人物時,主要應該看他是否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
二、重點和難點:
1.重點:三國鼎立局面主要是通過曹操統一北方和赤壁之戰形成的,這兩點即是本課的重點,曹操統一北方一是符合了歷史發展的趨勢,二是展現了曹操個人的雄才大略。赤壁之戰是歷史上著名的戰役,劉備、孫權聯合抵抗曹操,是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礎。
2.難點:如何正確認識三國鼎立是歷史的進步,即怎樣看待三國分立這一局面;如何全面評價曹操、諸葛亮、孫權等歷史人物是本課的難點。都是既要將三國歷史和《三國演義》有機結合,又應還歷史的真實性,使學生對這段歷史有個真實的完整的了解。
三、學習過程:
1.導入新課:教師提問一下學生有關《三國演義》這部小說的人物?大家知道三國鼎立的由來嗎?這一階段發生了哪些戰役?
2.基礎自主探究:
①、官渡之戰
背景:東漢末年軍閥混戰,北方出現勢力最大的兩個軍事集團_____和______。
時間:______年,交戰雙方是______和_____,交戰地點是__,交戰結果是_____。
影響:官渡之戰為曹操統一北方奠定基礎。
②、赤壁之戰
背景:官渡之戰后,曹操基本統一北方,南方長江中下游出現實力比較大的兩個集團與之對峙:一個是依附于荊州的______,輔佐他的是_______;一個是割據江東的___,統治比較穩固。
時間:____年,交戰雙方是_____和_____交戰地點是__,交戰結果是___。
影響:赤壁之戰后,曹操退守_________,孫權在__________的勢力得到鞏固,劉備占領________________。赤壁之戰奠定了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
③、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
名稱 建立時間 建立者 都城
3.遇疑互助解決:
給學生2分鐘以小組討論的形式把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共同解決;解決不了的,在教師指導下,組間互助來解決。
4.教師設疑 :
教師與學生一塊把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回顧一下。
小組討論:對比一下曹操在官渡之戰中取勝的原因和曹操在赤壁之戰中失敗的原因。曹操能夠統一北方的原因?
①、政治上,曹操把漢獻帝迎到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取得政治優勢;廣招人才。
②、經濟上,實行屯田,獎勵農耕,解決軍糧問題,使北方的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
③、軍事上,2XX年,在官渡之戰中打敗袁紹,為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
5、教師寄語:
對曹操、諸葛亮等歷史人物,我們要“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四、達標測試:(請同學們認真做下面的問題,以檢測本課的學習是否取得了成功)
1、在歷史課上,同學們講了許多關于三國鼎立的故事,下列對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影響最大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