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課 三國鼎立
第20課 三國鼎立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曹操統一北方、赤壁之戰、三國鼎立等基本史實。
(2)知道曹操屯田、諸葛亮治蜀、衛溫首達夷洲等基礎知識。
二、能力目標
(1)分析曹操統一北方的條件。
(2)識讀“赤壁之戰示意圖”,學會利用地圖講述戰爭的經過。
(3)識讀“三國鼎立形勢圖”,了解三國所在區域的今天省份,形成正確的地理概念。
(4)討論“三國鼎立時期,為什么地區經濟得到顯著發展?”
三、情感目標
(1)明確曾操統一北方以及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是由割據走向局部統一、由混戰趨向相對穩定的過程,因此是歷史的進步。
(2)認識在三國鼎立形成的過程中,曹操、諸葛亮、劉備、孫權等人起了重大的作用,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杰出人物對推動歷史發展進程所起的作用。
教學重點:三國鼎立局面主要是通過曹操統一北方和赤壁之戰形成的,這兩點即是本課的重點。曹操統一北方一是符合了歷史發展的趨勢,二是展現了曹操個人的雄才大略。赤壁之戰是歷史上著名的戰役,劉備、孫權聯合抵抗曹操,是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礎。
教學難點:如何正確認識三國鼎立是歷史的進步,即怎樣看待三國分立這一局面;如何全面評價曹操、諸葛亮、劉備、孫權等歷史人物是本課的難點。教師既要將三國歷史和《三國演義》有機結合,又應還歷史的真實性,使學生對這段歷史有個真實的完整的了解。
板書設計
一、曹操統一北方
官渡之戰(2XX年)——曹操戰勝袁紹,基本統一北方
二、三國鼎立
1、 赤壁大戰(2XX年):孫劉戰勝曹操,三國鼎立奠定
2、 形成
時間 建立者 都城 國號
220年 曹丕 洛陽 曹魏
221年 劉備 成都 蜀漢
229年 孫權 建業 孫吳
教學過程設計
(導入新課)
本課教學內容通過壯觀的戰爭場面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通過眾多的歷史故事勾畫出栩栩如生的歷史人物,應充分運用歷史材料,突出教學的生動性和歷史性。
提問:“東漢末年全國出現了怎樣的一種局面?”引導學生回憶:東漢衰敗時有關官僚大地主在鎮壓黃巾大起義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地方割據的形勢,進而導入“董卓之亂”之后呈現出軍閥混戰的混亂局面,使學生感受到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
(講授新課)
一、曹操統一北方
面對軍閥混戰的局面,啟發學生分析曹操統一北方的條件,從而認識到“挾天子以令諸侯”與“唯才是舉”是曹操高人一籌和過人之處的所在。官渡之戰既是曹操統一北方的關鍵一戰,又突出曹操以少勝多的靈活戰術。使學生對曹操有個形象的了解。
[資料]
1、曹操的用人
作為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曹操以其善于用人而知名。針對東漢以來征辟察舉注重名節德行、家世聲望造成的負面效果,在他發布的幾個“求賢令”中提出的用人標準非常大膽:“明君不官無功之臣,不賞不戰之士;治平尚德行,有事賞功能”;“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則齊桓其何以霸世……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夫有行之士,未必能進取,進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木,其名舉所知,勿有所遺”。曹操的這種用人思想,很切合“亂世”用人不拘一格的情勢,說明他確實是一個識時務的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