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課 三國鼎立
三國中,魏據中原,實力最強;漢所占據的四川擁有持久作戰所需的足夠的人力和資源,益州“沃野千里”,素有“天府”之稱,并有劍閣、三峽之險,進可攻,退可守;吳所占據的長江中下游地區是經濟勃興地區,且長江天險,易守難致。這些為三國鼎立的出現提供了客觀的物質基礎。
另外,三國各自的人才群體——領袖、謀臣、武將,也同樣具有勢均力敵的水平。“三國之主用人各不同,大概曹操以權術相馭,劉備以性情相契,孫氏兄弟以意氣相投。”曹操用人不拘一格,唯才是舉,手下“猛將如云,謀臣如雨”;劉備、諸葛亮以誠待人,知人善任;孫權則與臣下同舟共濟,吳國也是“異人輻輳,猛士如林”。這種人才智力因素上的均衡,使得當時三大集團在政治、軍事、外交斗爭中,能夠維持一種基本的均勢,因而也就有國鼎立局面的出現。
三國鼎立的形成,是天下大亂后的局部統一。它在推動三個相對獨立地區內社會生產力的恢復和發展,開發少數民族地區等方面,都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4、運用“三國鼎立形勢圖”,使學生了解三國各自統治的地盤,并能識別屬于當今的省份。
(小結)
經過東漢末年軍閥混戰與兼并,終于形成魏、蜀、吳三分天下的局面。與東漢末年的混亂相比,三國鼎立有利于當時社會的穩定與發展,是歷史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