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的交往與沖突》教學設計
根據學生的提問查漏補缺,并補充一些資料讓學生加深記憶。如倭寇騷擾及戚繼光抗倭的示意圖。
讓學生大聲地齊讀戚繼光的詩歌“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并讓一生加以解釋。
根據資料及課本所學讓生回答下面幾個問題:
1.為什么戚繼光被稱為民族英雄?你覺得向他學習什么精神?
2.戚家軍類似于我們前面講過的哪支軍隊?
3.對戚繼光和岳飛兩者的評價有何區別?
對學生的行為加以鼓勵,并獎勵給學生一首歌。 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也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磮D學習,直觀形象加深記憶。
齊讀可宣染課堂氣氛。根據所學語文及歷史知識回答,注意交叉學科的學習。
層層設問,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并對學生適時地進行情感教育,做到既教書又育人。
注意前后知識的比較。
放松學生緊張的學習的狀態,讓學生學習愉快輕松。同時又很自然地導入到下一目的教學。
葡萄牙攫取在
澳門的居住權 放歌曲《七子之歌》
提問學生:
1.“媽港”指哪里?為什么這么稱呼?
2.葡萄牙殖民者什么時候攫取在澳門的居住權?
3.澳門又是什么時候回歸祖國的?為什么現在祖國母親仍在流血?
在和諧愉快的氣氛中開始學習新的一目內容。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探究問題的能力,完成對學生的思想教育。
檢查學生是否關注社會現實。
小
結 讓學生瀏覽課本后說一說自己學到了哪些知識,并動手自己設計板書。
梳理知識,加深印象,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板
書
設
計
第16課 中外的交往與沖突
課后反思:
1.在設計本節課時,我精心的備好了課,正如我料想的一樣,同學們在這堂課上表現的非常活躍,特別是讓他們暢所欲言時表現的更加異常。同學們在輕松娛樂中上完了這一課。但不否認初一學生對歷史事件的認識有時只停留在表面,這需要教師多加以點撥與指導。
2.在這節課中,多次運用多媒體教學,使學生從視覺直觀形象的感知具體的歷史情節,包括一些書本沒有的未曾接觸的歷史史實,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內涵,提高了學生對歷史課的興趣和熱情。實踐證明:歷史課和多學科整合,特別是歷史課與地理課、音樂課等的融合運用,效果很好。
3.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也發現了不足之處,學生因預習的不夠充分,又看錄像,又看課本,有點顧不過來。另外,還應讓學生自己多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以后多指導學生進行這方面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