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課 對外友好往來
[教師引導]同學們,看了上面三幅圖和聽了剛才的講解。結合你們平時看到的《西游記》的原著、影視等作品。比較一下書中、影視中有關唐僧的描繪與你所了解到的玄奘有何異同?請大家討論一下回答。
[學生討論]……
[學生回答]
生甲:相同之處是玄奘西游取經,經歷了艱難險阻。最后都取得了成功。
生乙:不同之處是《西游記》里的唐僧有觀音指點,有功夫超群、神通廣大的三個徒弟保駕,甚至連坐騎都是龍變的。而現實中的唐玄奘卻沒有這般幸運,完全是靠百折不撓的毅力和勤學不倦的精神取得成功。前者是虛構的,后者是真實的。
……
同學們,到現在為止,這一課的內容,我們就學習完了。下面,我們通過投影,把本課的知識結構梳理一下,以便掌握。
[投影顯示]
[布置作業]
一、選擇題
1.唐朝的對外交往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頻繁局面,原因是
①唐朝的經濟、文化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②對外交通發達 ③唐政府實行較為開放的對外政策 ④西歐處于文化低潮時期 ⑤唐朝統治者大多推行三教并行的宗教政策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答案:a
2.從唐朝傳入新羅的技術包括
①雕版印刷術 ②制瓷 ③制銅 ④唐詩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c
3.在隋唐與日本的交往中,中國有位高僧做出重要貢獻,他是
a.義凈 b.法顯 c.玄奘 d.鑒真
答案:d
4.唐朝時,中國與天竺交往最大的特點是
a.民間商貿交往 b.使臣互往通好
c.以佛教為紐帶 d.技術交流
答案:c
5.唐朝時,從中國傳到大食的手工技術是
a.制瓷技術 b.造紙術
c.雕版印刷術 d.冶鐵技術
答案:b
二、動腦筋
天竺戒日王對玄奘說:“弟子聞彼國有《秦王破陣樂》歌舞之曲,未知秦王是何人?復有何功德,致此稱揚?”你知道“秦王”是誰嗎?
這里所說的秦王,是指唐太宗李世民,他在繼位之前被唐高祖封為秦王。
●板書設計
第6課 對外友好往來
●活動與探究
以下是反映中日兩國日常生活的兩幅圖畫,你能找出它們之間的相同之處嗎?你還能舉出日本受中國文化影響的一些具體事例嗎?
唐《搗練圖》 日《戲嬰圖》
參考:(提示:從發型、服飾、衣料等方面入手)
具體事例:政治上:仿唐實行中央集權制;經濟上:仿唐均田制和租庸調制實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調法;教育上:設太學、分明經、紀傳兩科,后又增加了明法、書、算等科。根據漢字創制了日本文字;藝術上:日本的音樂、繪畫、雕塑、書法等,都具有唐朝的風韻;科技上:生產技術、天文歷法、數學、醫學、建筑等傳入日本后,廣泛使用。京都的建筑與唐長安幾乎一樣;生活習俗上:唐服、飲茶、打馬毬、下圍棋等,包括過一些節日,比如端午、重陽等都是從唐朝接受過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