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 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復習學案
d.墨家組:損害公物屬于奢侈浪費行為,要提倡節儉
[08桂林中考]第9題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材料二:
“民為貴”,“君為輕”。
請回答:
(1)孔子和孟子是什么學派的代表?這一學派的思想核心是什么?(2分)
(2)材料一被推薦為北京奧運會的迎賓語之一。請你說說這句話表達的意思是什么?它在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方面給我們什么啟示?(2分)
(3)材料二中“民貴君輕”的思想在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災中得到了怎樣的體現?(1分)
[參考答案](1)儒家學派。(1分)“仁”的思想。(1分)
(2)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要強迫別人去做。(1分)尊重他人.寬容.平等待人。(1分)(言之有理即可給分。)
(3)體現在對人的價值.人的生命的尊重,對人的生存境遇的關懷。(1分)(言之有理即可給分。)
達標測試
一、單項選擇題
1、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開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2、相傳我國在哪一朝代就有了歷法(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東周
3.春秋時期最先稱霸的中( )
a、齊桓公 b、晉文公 c、楚莊王 d、秦穆公
4、戰國時期出現政治、經濟大變革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地主階級這確立封建統治 b、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c、地主階級為發展封建經濟 d、地主階級為鞏固統治
5、戰國時期韓國的韓非屬于
a儒家 b法家 c縱橫家 d道家
6、秦國成為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強的國家,主要原因是
a、更多使用鐵制農具 b、實行商鞅變法
c、重視水利工程建設 d、牛耕得到推廣
7、文字的出現,是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標志。我們今天的文字來源于
a、金文 b、小篆 c、甲骨文 d、陶器上的符號
8、都江堰的作用最準確的說法是
a、防洪排水 b、防洪蓄水 c、防洪灌溉 d、蓄水防旱
9、下列哪一項是百家爭鳴局面出現的主要原因?
a、私學的興盛 b、諸侯國的兼并戰爭 c、社會大變革 d、士人的解放
10、商鞅變法的措施對后世影響最深遠的是
a、統一度量衡 b、獎勵軍功 c、獎勵生產 d、推行縣制
二、連線題
將下列成語典故與相應的歷史事件用線條連接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