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上冊)第9課 中華文化的勃興學案
16.(•江蘇揚州)孔子思想中,體現和諧社會要求的是( )
a.仁者愛人 b.等級觀念 c.舉一反三 d.溫故知新
17.(•內蒙古赤峰)孔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大教育家,他的言論記載在下列哪部書中( )
a.《論語》 b.《詩經》 c.《春秋》 d.《離騷》
18.(•湖南永州)XX年1月22號,電影《孔子》熱映,下列不能作為孔子的主張在電影中出現的是( )
a.因材施教 b.仁者愛人 c.溫故而知新 d.無為而治
19.(•湖南株洲)提出“仁”的學說,要求統治者實行“仁政德治”的是( )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韓非子
20.看圖回答問題
觀察下圖哲理漫畫
(1)以上三幅圖片分別反應了戰國時期哪家的思想學說?
(2)今天生活中有許多地方都體現了春秋戰國諸子百家的思想,請舉一例說明。
(3)你最欣賞三幅圖片中哪一家的治國思想?請說出你的理由。
(4)諸子百家的學說中有哪些積極的東西值得現代社會吸收、利用?
第9課 中華文化的勃興(二)
參考答案
一、1.政治主張:孔子提出“仁”的學說,“仁”包含了一切美德。他主張“愛人”,要求統治者體察民情,愛惜民力,“為政以德。”他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他主張恢復西周的制度。
教育成就:孔子創辦私學,不問出身貴賤和家境貧富,廣收門徒,先后培養的學生有三千人。孔子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啟發學生思考問題。孔子教育學生要有老老實實的學習態度,要謙虛好學。孔子要求學生時常復習學過的知識,以便“溫故而知新。”
2.
學派 姓名 歷史地位 時期 著作 主要思想
儒家 孔子 創始人 春秋晚期 《論語》 ①“仁”②愛人;③“為政以德”
①廣收門徒;②創辦私學;③因材施教;④謙虛好學;⑤溫故知新
孟子 代表人物 戰國時期 《孟子》 ①反對一切戰爭;②“仁政”治國;③反過捕,按令伐
道家 老子 創始人 春秋晚期 《道德經》 ①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②對立雙方相互轉化
莊子 代表人物 戰國時期 《莊子》 順其自然 無為而治
墨家 墨子 創始人 戰國時期 《墨子》 ①主張“兼愛”,互助互愛,反對侵略戰爭;②主張“非攻”,支持正義戰爭
法家 韓非 代表人物 戰國末期 《韓非子》 ①主張改革;②提倡法治;③提出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兵家 孫武 兵家鼻祖 春秋晚期 《孫子兵法》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