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上冊)第9課 中華文化的勃興學案
1.學以致用
(1)他教育我們對學過的知識要時常溫習,要不斷總結和向別人學習好的學習方法,要具有老老實實和謙虛好學的態度,才能學有所成。學習而不思考,人會被知識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學習,則會因為疑惑而更加危險 。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發表自己見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2)教育對象:有教無類 教學方法:因材施教
學習態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學習方法:溫故而知新
2.走進歷史
(1)老子的意思是堅硬的東西未必結實,柔可以克剛,體現了他辯證看問題的思想。
(2)我認為有用。它使人認識到:什么事物都不是絕對的,都是可以變化的。貌似強大的人可能會被弱者打敗,看起來聰明的人可能一生無所作為,平凡的人由于努力可能會做出驚天動地的大事業。
(3)自己舉例子即可。
三、拓展延伸,感悟歷史
1.墨家:同學之間應相互幫助、團結友愛,不能以大欺小、以強凌弱。
2.儒家:教師要不斷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對學生進行感化、說教、不能體罰學生,讓愛心充滿班集體;學生要人人誠實,言行一致。
3.道家:自習課時間應留給學生。
4.法家:建立班規,獎懲分明。
五、 鞏固練習
1.b 2.c 3.d 4.a 5.b 6.c
六、中考鏈接
(1-5) d a d c a (6-10) c a c a c (11-15) c c a b b (16-19) a a d c
20.看圖回答
(1)圖一體現了道家思想;圖二體現了法家思想;圖三體現了儒家思想
(2)依法治國;以德治國;對人要團結友愛;不要以大欺小,以強凌弱;壞事變好事,好事變壞事;用和平方式,通過談判解決國際爭端;保護環境等等。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3)任意選擇三家中的一家即可。比如:喜歡儒家思想,因為:儒家主張“仁”,可以使我們尊重別人,理解別人,體貼別人,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社會和諧發展。又比如:喜歡道家思想,因為:道家主張無為而治,順其自然和齊物論,可以化解壓力,學會用辯證的眼光看待問題。還比如:喜歡法家思想,因為法家主張歷史進步、法治和中央集權,可以使我們明確社會發展的趨勢,積極向上,同時學會依法辦事。
(4)孔子“仁”的學說和孟子的“仁政”;孔子“因材施教”和“溫故而知新”的教育思想;老子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能夠相互轉化;墨子的兼愛“非攻”思想,孟子的環保思想;韓非的法制思想都值得現代社會吸收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