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與社會第三單元教案
展示:《長江流域圖》
展示:《長江三峽工程圖》
教
學
過
程
提問:1、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建成后對長江流域有什么重要意義?
2、長江上游的森林對長江的防洪有什么作用?
歸納:森林是地球表面的綠色“地毯”,具有防風固沙、保持水土、防御自然災害的作用。生態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改善和保護生態環境、實施可持續發展,是我國 的一項基本國策。
布置作業
練習冊9---12題
板書設計
一、 黃河
二、 長江
教學后記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本課主要介紹中國氣候的地區差異而造成不同地區不同的生產、生活方式。其中以南北方、東西部差異為主線,重點聯系實際探討形成這些差異的原因。同時,激發學生尊重各地人們的社會生活、風土人情等特點以及愛國、愛家鄉的情感。教學目標:1、通過讀圖了解中國南北方的分界線、氣候差異及其原因。2、了解南北方氣候差異對當地人生產、生活方式的不同影響。3、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教學重點:秦嶺——淮河地理分界線、南北方氣溫和降水的特點。教學難點:培養學生讀圖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教學過程:〔導課〕同學們,我們先來欣賞一個動畫,這個動畫的名字叫做《東北人都是活雷鋒》,看了這個動畫后,請同學們談一談這個動畫里面的東北人是怎樣的? 〔學生〕略。〔教師〕東北人有東北人的生活習俗,同樣南方人也有南方人獨特的風土人情,正如中國的一句俗語“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節課,我們就一同走進第三單元第三課,共同探究南北方的氣候差異及形成原因。〔講述〕請同學們在中國地圖中指出東北三省及湖北的地理位置,中國國土遼闊,由于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人文地理的特點不同,全國可劃分為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四大區域。老師的家鄉屬于哪一地理區域?你們的家鄉屬于哪一地理區域?〔學生〕略。〔過渡〕那么南北方的分界線是什么?南北方在氣候、自然景觀方面有哪些不同呢?〔展示〕《秦嶺——淮河分南北》錄像。〔學生回答〕略。〔結論〕我們習慣上以秦嶺——淮河為界,大體上把東部季風區劃為南方、北方。秦嶺——淮河一線以北為北方,秦嶺——淮河一線以南為南方。〔展示〕南北方圖片,請同學們分一分類,如果能說出是什么景觀就最好了! 一組圖片 吉林霧淞 二組圖片 哈爾濱雪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