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課 三國鼎立
生答:統一全國。赤壁之戰
而此時的南方有兩股較大的力量。介紹江東孫權勢力的穩固,劉備“三顧茅廬”得到諸葛亮輔佐后正伺機發展,使學生既了解三分天下的三種勢力的基本情況,又對孫權與劉備有了初步的印象。孫劉在大敵面前選擇了聯合抗曹。
師:相信大家對赤壁之戰是非常熟悉的,請你自己讀課文,標出重點。請同學給大家講你了解的赤壁之戰。
學生朗讀課文,同位間交流自己了解的赤壁之戰,選代表向全班講述。
師:學生從戰爭的五個因素方面回答,如有不足教師做補充。通過一段錄像感受“火燒赤壁”的壯烈場景。
師:請學生思考孫劉聯軍為什么能取得戰爭的勝利?
生討論,從各個角度提出個人的見解,只要言之有理教師都給予積極的評價。
總結:
(1)曹軍來自北方,不習水戰
(2)自恃有20萬大軍,滋長了驕傲自滿的情緒
(3)戰術錯誤,用鐵鏈把戰船連起來。
(4)大敵面前孫劉兩家精誠團結。
曹操兵敗退回北方后再也無力南下;劉備趁機占據荊州大部取得了立足之地;孫權在江東的勢力得到了鞏固和發展。三股政治勢力旗鼓相當,三分天下初露端倪。
明確三國鼎立的形成是在220年曹操去世后,曹丕廢漢獻帝稱帝建立魏國,才正式進入三國時期。此后蜀、吳相繼建國,三國鼎立局面出現。
小結:
三分天下的政治局勢既是東漢末年以來軍閥割據混戰的結果,也是中國由分裂走向統一的必經階段。分裂的三國是英雄輩出的時代,英雄們用自己的生命和智慧演繹著自己的多彩人生,譜寫著壯麗的歷史篇章。
探究:
1、從曹操名揚官渡到兵敗赤壁只有短短的八年時間,結果卻是天壤之別,你從中獲得了哪些新的認識?如何正確的評價曹操?(點明真實的歷史與小說的區別)
2、三國鼎立局面是歷史的進步還是退步?
板書設計
一、曹操統一北方
官渡之戰(2XX年)——曹操戰勝袁紹,基本統一北方
二、三國鼎立
1、赤壁大戰(2XX年):孫劉戰勝曹操,三國鼎立奠定
2、形成
時間
建立者
都城
國號
220年
曹丕
洛陽
曹魏
221年
劉備
成都
蜀漢
229年
孫權
建業
孫吳
練習鞏固
1、下列事件與“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作者有關的是( )
①三顧茅廬 ②官渡之戰 ③赤壁之戰 ④八王之亂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礎的歷史事件是( )
a.赤壁之戰 b.官渡之戰 c.三顧茅廬 d.七擒孟獲
3、曹操統一北方的決定性戰役是( )
a.巨鹿之戰 b.昆陽之戰 c.官渡之戰 d.赤壁之戰
4、在東漢末年封建軍事集團割據混戰中,曹操為增強實力而采取的措施有( )
①把漢獻帝劫持到許.“挾天子以令諸侯” ②招賢納士,善于用人
③實行屯田,獎勵農耕 ④官渡之戰,大敗袁軍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 d.①④
5、杜甫詩句“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中所贊頌的政治家是( )
a.曹操 b.劉備 c.孫權 d.諸葛亮
6、在下列人物中最先稱帝和沒有稱帝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