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使用顯微鏡》教學案例
②轉動轉換器的手法,手指不能扳物鏡,對學生進行愛護顯微鏡的教育。
③鏡筒下降時,眼睛一定要看著物鏡。④左眼看目鏡,右眼睜開,多次嘗試就會習慣。師:請同學們對照一下自己的操作,找出不足的地方,再繼續觀察。師:好,同學們基本已經學會了基本操作,接下來,請同學們帶著以下4個問題,觀察1號和3號標本,繼續探究我們的顯微鏡:⑴視野中看到的物像是什么像?⑵看到的物像究竟被放大了多少倍?⑶不透明紙上的數字為何看不清?⑷放大倍數不同,看到的細胞個數與大小有什么不同?第四題請同學們換一個不同倍數的目鏡再觀察。生:①顯微鏡的成像是倒像
②放大倍數=目鏡的放大倍數x物鏡的放大倍數
③光學顯微鏡只能觀察能被光穿透的物體。④放大倍數越大,看到細胞越大,個數越少;放大倍數越小,看到細胞越小,個數越多。師:同學們,你能為本次的實驗提出可以改進的地方嗎? 生:“上”字寫的太大了,在視野中很難看完整。如果寫小一點,對于剛學顯微鏡的同學會比較方便,更容易掌握,也可以提高自信。師:非常感謝這位同學的建議。師:下面我們一起歸納一下顯微鏡的使用步驟。生:取鏡和安放,對光,觀察。師:下面,我們要進行實驗考查,兩人一組輪流起立操作,評價人需指出問題,評等級。限定2分鐘內找到物像。師:同學們的顯微鏡操作都順利通過了,那顯微鏡使用后,該怎么處理呢?生:看書39頁注意事項后,動手操作,將顯微鏡放入箱中。師:最后,帶給同學們一個顯微鏡順口溜:一取二放,三安裝。 四轉低倍,五對光。 六上玻片,七下降。 八升鏡筒,細觀賞。 九退整理,后歸箱。十全十美,你最棒。為學生學會顯微鏡的操作表示鼓勵(愛的震撼——掌聲)。6、針對這一案例實現新的課程理念分析
為了更好滴貫徹“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理念。考慮到學生對顯微鏡比較陌生,在幫助學生認識顯微鏡的結構和功能時,采取了探究學習和接受學習結合的學習方式。對于有些比較容易理解的結構,讓學生自己描述這些結構的特征,推斷他們的功能。對于一些不太容易理解的結構,特別是光學結構,就要給以適當的講解。要讓學生們不僅認識這些結構,也能初步理解這些結構的作用原理。只有理解了顯微鏡的結構原理,學生才能真正明白各項操作注意事項背后的原因。課堂上考慮到學生第一次接觸顯微鏡很新鮮,所以在設計上首先讓學生自主看書嘗試摸索顯微鏡的使用,體現了學生主體的角色。教師提前組織培訓一位“小先生”,在老師發現問題的情況下,讓一名小老師上臺給同學們演示,這樣就有了兩次機會讓學生了解顯微鏡的使用。第三次讓同學們帶著正確的使用方法繼續聯系使用顯微鏡,在同學們基本掌握了操作以后,第四次帶著老師的探究題目使用顯微鏡完成老師的提問。最后,小組2名同學互相合作,互相檢測,互相評價。這樣在課堂上同學們就有了5次接觸練習顯微鏡的機會,大大增強了課堂的效率。
附:《練習使用顯微鏡》的實驗評價表
班級: 姓名 同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