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途徑》教學設計
2. 莖:韌皮部:有篩管 ,輸送有機物
形成層:不斷分裂,補充韌皮部和木質部細胞
木質部:有導管,輸送水分和無機鹽
髓
3.水分的運輸途徑:
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內導管→莖內導管→植物各處
【教學反思】
這節課的成功之處有兩點:一是注重學生學習過程的體驗,通過觀察實物,對照試驗,識圖比較,配合多媒體課件等多種形式的探究活動,學生能比較輕松地完成教學目的。二是根據農村學生的特點,設計的問題能體現農村生產生活實際,能體現sts教育理念。
不 足之處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因為借班上課,和學生不熟悉,課堂氣氛不夠融洽,師生互動有待加強。二是提出問題后,總擔心時間不夠,沒有留出教多的時間讓學生思考,有時一看學生沒反應,就自問自答,沒有多加引導。三是在引導學生完成活動方面做得不夠好,對學生活動的指導時間不夠充分,沒有強調方法,有流于形 式之嫌。今后,一定要重視學生的活動,強調體驗過程的重要性,而不僅僅是為了得出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