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植物體的基本結構
第一章 植物體的基本結構第二節細胞(課2)
本課可采用實驗與教學同步進行。先指導制作臨時裝片,當學生在顯微鏡下找到所要觀察的物像時,可出示掛圖,讓學生對照掛圖找到視野中相應的細胞結構,同時仔細地觀察,完成后讓學生停止操作,以課前設計好的一系列問題將細胞的結構、相應的功能以及細胞的分裂和生長等知識結合學生的實驗,一步步地展示出來。每講完一步都要及時歸納,使學生將剛才看到的與現在老師講到的內容在頭腦中形成一個必然的聯系,從而對細胞的認識、對細胞間聯系的認識以及植物的生長與細胞的關系等問題有一個整體的理解,一些疑問可能會迎刃而解。當然,這樣的教學方法需要老師課前做大量的準備工作,同時又要具有較強的教學能力,才能達到教學目的。例如,怎樣將學生從實驗觀察引入到對觀察內容的進一步了解,怎樣去設計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從觀察到思考,從思考到認真聽取老師的講解,怎樣將細胞的結構與其功能相聯系……等等。這些都要求老師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課上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地去完成。總之,從實際觀察出發,從結構到功能,從感性到理性,比較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
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1.引言設計:本課因為還要在實驗室或臨時專用教室來進行,所以,引人語可簡單明了,直接切入主題。例如:“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臨時裝片的制作,今天我們就來用這個方法看一看構成植物體的基本單位——細胞的結構和它們所具有的功能。”再例如:“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構成植物體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細胞。首先讓我們利用上節課學到的方法制作植物細胞的臨時裝片,先看看細胞有什么結構特點¬¬¬¬¬¬¬¬…… ”這樣引入的原因是前兩次課學生在練習使用顯微鏡和制作臨時裝片的過程中已經對顯微鏡下的物體的細微結構有了一定的了解,再有,本課的內容較多,沒有必要在引言上占用太多的時間,所以,簡潔的引入語比較妥當。
2.新課的引入:
(1)指導學生制作洋蔥表皮或大蒜瓣鱗葉表皮的臨時裝片,需要講明的問題是:①嚴格按照操作步驟來制作裝片和使用顯微鏡,這是強化正確操作,形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步驟,否則,學生會出現一些錯誤的動作,再不及時糾正就會形成一些不正確的習慣動作,對其將來的學習產生影響。②本次制作裝片的目的是要觀察細胞的結構,所以,裝片制作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觀察的效果,務必要制作出高質量的裝片,要達到:“少、薄、透”,這是對學生的動手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③要提醒學生抓緊時間,用最快的速度制成裝片,因為本課的重點不是裝片的制作,而是觀察了解裝片中植物細胞的結構和功能,在此可以采取表揚最先完成裝片制作并在顯微鏡下看到物像的學生。
(2)出示掛圖。讓學生對照掛圖找到視野中相似的細胞,并仔細觀察與掛圖所示相對應的各個結構,也許學生一時難以找到,這時老師就應采取一些措施,如指導學生對裝片內的材料進行染色(可在制作裝片時一并完成),或者調整視野的亮度;或者移動裝片,在視野中找到一個合適的細胞等等。總之,要讓學生切實找到與掛圖相對應的結構,并認清它們的位置。例如:細胞中央明亮的部分是液泡,它并不是裸露著的,而是包在透明的細胞壁、細胞膜和細胞質內。當然,視野中的液泡與細胞其他結構的關系并不清晰,這就要求學生參照掛圖了,觀察完成后應該讓學生將看到的細胞結構畫出來(此時可不要求畫圖方法,只是將看到的細胞如實地畫在紙上即可)。這里要強調如實畫出,不要照課本或掛圖去描繪,因為這樣畫圖就失去了應有的意義了,到此處用時不得超過2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