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絮味》《生命》教案及練習
“小妖精”“萬國旗飛舞”都是比喻,形象地寫出“我”打扮的離奇,表現出了孩子的單純可愛。
(二)重點段落詮釋
課文第7自然段詮釋:這一段文字通過今昔對比,突出了“我”的童年時代人與人之間親密、融洽的關系。“我”童年時“玩伴很多”,小孩子在各家“隨意走動”,在這種密切聯系、和諧相處的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必然會養成合作、團結、友愛的品質。而現在的孩子卻“被封鎖在各個單元里苦讀書”,其長大成人后的人格缺陷是不言而喻的。文段中的“不似現在”“那時”,表現出作者對當時那種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的懷念,對如今淡漠的人際關系的失望與傷感。
《生命》
一、課文導讀
(一)文題理解:
文題表明本文是作者對“生命”的理解與感悟。
(二)作家作品與時代背景:
作者沉河,當代作家。本文選自《2002年中國散文精選》。
(三)謀篇立意與層次結構:
作者從學校操場看到幼兒園的孩子無拘無束、自由活動的情景,引發了對生命的思考,表達了對生命的尊重、熱愛之情。
課文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寫小學操場上小學生活動的景象。
第二部分(第2段):寫學校操場上幼兒園小孩自由無拘的活動情景。
(四)寫作特點與寫作借鑒
1. 技法應用:用精當的議論表明自己的觀點。如作者用“生命,生命,就是活著,做自己的事”表達了對生命本質的認識。
2. 語言欣賞:平實樸素的語言,不露痕跡地表達了作者的感受。如“說是足球場,其實不讓踢足球,也不讓隨意活動,”連用兩個“不讓”,表達了作者的一種壓抑感。
3. 寫作借鑒:敘事有條理,層次清楚。如作者在敘述小孩子爬鐵樁的一段話,用了“先是”、“然后”、“后來”、“最后”等表示時間轉換的詞語,將這一情景交代得清清楚楚。
二、重難點句子和段落詮釋
(一)重難點句子
1. 看著那兒的草由綠到黃,又由黃到綠;也看著太陽由低到高又由高到低。
解析:這一段是作者對操場景色的描寫。操場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單調地重復著相同的景色,雖然景色很美,但缺少了活力與個性,流露出作者由此而產生的落寞感。
2. 多么自由啊,不肯受壓制。
看到小孩子無拘無束的活動,作者不由自主地發出了這樣的感嘆,由此作者認識到生命可貴的本質。
(二)重點段落詮釋
課文第3自然段詮釋:這一段闡述了作者對生命的感悟:“生命,生命,就是活著,做自己的事”。生命的本質是自由,有自己的思想、獨立的人性,這也是一個生命體的權力。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就會以一種無比崇敬的心情去對待生命——自己和他人的。作者寫對學生、對同事態度的轉變,表現出他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
復習思路導航
1. 要通過朗讀品味文章內涵。本周幾篇文章都融注了作者對人與人之間以及人與自然之間美好情感的認識,都需要借助朗讀去好好品味。復習時要放聲朗讀,把作品的感情表達出來,不但要動口,更要動腦動情。
2. 復習本周要善于從平常語言中領悟其內涵,探究其中的“微言大義”。閱讀時首先應學會抓住一詞一句弄清字畫意思,推敲感悟多層含義及感情色彩;其次,我們還聯系該句及該段的環境去分析,甚至還要聯系全文的思想感情去推敲品味。
3. 要善于發現問題,善于思考,要多問幾個為什么,在復習時遇到的問題不能跳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