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神奇的納米
(設計此環節旨在訓練學生能夠有目的地篩選信息,并加以概括的閱讀能力。對于文章用大量的筆墨對傳統外科手術切除腦垂體和用納米技術切除腦垂體作了比較說明,可教學生用表格(見附錄)方式篩選復雜的信息,輕松掌握重點。而且,這一細節讓學生對抽象的納米技術有了形象的概念,為后面體會文章技巧作了鋪墊。
三、再讀文章,品文章技巧
這篇短小的科技說明文將“納米”、“納米技術”這樣一些專業術語以及蘊藏其中的深奧抽象的理論說得淺顯易懂,連我們這些一竅不通的門外漢也能饒有興趣的了解相關的知識。你們說說作家用了什么妙招?并依靠文本作出說明。
1.減少專業術語的出現。
2.借助大量的事例和形象深入淺出的闡述抽象的理論。
3.多使用生動、活潑的語言。
此環節旨在讓學生認識科普讀物深人淺出的介紹科學知識的特點,其中要對學生強調的一點是:對于寫作科普文章語言除了生動、活潑外,準確是必須做到的。
四、仔細思考,討論幾個關于“科學”問題
1.科學研究是為了探求事物的真相、規律,它要求我們必須有嚴謹求實的態度,腳踏實地的鉆研精神,像作者這樣的想象合適嗎?
2.你認為科學研究需要哪些精神?
(這一環節可通過小組探究的方式進行。設計此環節旨在引導學生體會科學思想,即:想象是科學探索中不可少的一種方式,但想象能否變成現實關鍵在于理論是否正確。科學研究需要大膽的想象,同時又要有嚴密的理論探討,要為想象找科學依據,想象才能變成現實。在科學探索中,還需要有打破定勢思維,勇于創新的精神。)
走出課本,多一些了解。組織學生走進圖書館,走進互聯網,找更多關于“納米”的新信息,辦一期“納米情報站”的班報。
(設計此環節旨在將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向課外,鼓勵學生在生活中運用一切資源學習語文,鞏固篩選信息的方法,培養探求科學的精神。)
【教學后記】
十二三歲的學生對一切新鮮事物、新鮮名詞都表現出特別的興趣,而“納米’’這一概念是20世紀90年代才興起的。近幾年由于科學家的不斷研制,納米技術才將這一概念慢慢變成了現實,悄然進入尋常百姓家,滲透在衣、食、住、行等領域,這使得學生對“納米”并不感到陌生;但納米技術可使許多傳統產品神奇般的“舊貌換新顏”,可以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加美妙而多彩,這又給,“納米”增添了濃郁的神秘色彩,使得學生對它有了較高的了解欲望。正是基于以上兩點,這篇文章調動了學生們的閱讀興趣。
這雖然是一篇介紹高科技的說明文,但由于作者沒有使用大量的專業術語,沒有進行深奧抽象的理論闡述,而是用生動的語言通過大量的事例和形象來解釋“納米”。如:在醫學上,外科手術不用手術刀,而用納米機器人在人體內清除病灶,不流血,病人無痛苦;在日常生活上,由納米傳感器和納米變色材料組成的沙窗會自動送入新鮮空氣,自動調節室內的亮度;用納米尺度的元件制造的計算機能力已精確到原子水平;在航空方面,用納米制造衛星可以將數百萬顆微小衛星送人太空。這樣的寫法大大降低了閱讀難度,學生的閱讀興趣極大加強,他們完全被納米的神奇所吸引,對納米世界產生了無限的神往。可是,學生通讀一遍后除了興奮外,對“納米”、“納米技術”這些基本概念卻非常模糊。我知道這是因為學生還不太懂得如何掌握文章的重點。于是,我調整了教學步驟,在讀過題目后再次閱讀全文,這次的閱讀效率提高了很多。接下來,我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語句有目的地篩選信息,教學效果也非常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