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設計
d.父親去世時,“我從來沒有過這樣的鎮定,這樣的安靜。”“我”已不是小孩子。
4.討論爸爸的形象:
爸爸表面很嚴厲,實際上卻充滿了愛心。
鼓勵孩子堅強,鼓勵孩子“闖練”
很重感情。
特別愛花,每天下班回來,每一件事就是澆花
第二課時
(一)預習
學生再次閱讀全文,重點閱讀爸爸逼“我”去上學以及畢業典禮后“我”急著回家兩個部分,思考練習二。
(二)導入:直接進入正課
(三)正課:
1.學生朗讀:“當我在一年級的時候……在這學校里啦”。
2.質疑:我“又愁又怕”,愁的是什么,怕的是什么?
討論歸納:愁:起晚了,會遲到、罰站
怕:難為情、害羞
3.質疑:爸爸對“我”是既嚴厲,又充滿了愛心,體現在哪里?討論歸納:嚴厲:不許小孩乘車見我不起床打我愛:送夾襖和銅板
拓展: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嗎?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引導:“愛”有時就是用這樣矛盾的方式在表現的,要認識到帶著嚴厲面具的愛而不要誤會!
4.朗讀:“快回家去……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5.質疑:“我”為什么要急著趕回家?討論歸納:預感,爸爸即將離開人世的伏筆。
6.文中類似三伏筆還有哪些?
討論歸納:1、去醫院時,爸爸說:“沒有爸爸”(11段)
2、媽媽今早的眼睛為什么紅腫著?(32段)
3、夾竹桃與小石榴落了(55,56段)
7.我深愛著爸爸,為什么知道爸爸去世的消息,反而“從來沒有過這樣的鎮定,這樣的安靜”?
討論:爸爸長期對我嚴格要求教育的結果,所以我能意識到“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8.“爸爸的花兒落了”有什么深意?
討論:一方面指夾竹桃的敗落,一方面象征天性愛花的爸爸離開人世。
9.文章多處寫到花有什么作用?
以花為線索貫穿全文。
10.文章除了“花”這條線索外,還有另一條線索?
畢業典禮
11.教師總結:本文的原因是“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爸爸的花兒落了”這個題目,語意雙關,一是實指爸爸種的夾竹桃的垂落,二是象征天性愛花的爸爸辭世。小說以此為題,含而不露,衰而不傷。
三、教學反饋
作文《長大的感覺真》
四、教學反思
[案例推薦]
爸爸的花兒落了
(一)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理解課文內容,概述小英子的成長足跡。
2.體會文中豐富的情感,尤其是父女深情。
(二)換位改寫。
通過朗讀課文,我們知道課文是以小英子的回憶為線索串起她成長的經歷的,作為她身邊的人,溫柔善良的媽媽、性情質樸的爸爸、親愛的韓老師、她要好的同學、一直在她家做事的廚子老高,目睹小英子的成長與遭遇,他們的心理又是怎樣的呢?下面我們對課文作換位改寫。
1.選擇改文的敘事者和所敘事件。
提示:所敘事件可是單一事件,如爸爸鼓勵“我”獨自參加畢業典禮、爸爸逼“我”去上學、畢業典禮、爸爸愛花、爸爸鼓勵“我”獨自去銀行寄錢、聞聽爸爸死后“我”的鎮定,也可是以上某幾件事件的組合。
2.確定敘事的方式和側重點。提示:是沿用倒敘?是敘議結洽?是敘親見還是敘耳聞?側重于家庭里的英子還是校園里的?或是父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