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xué)設(shè)計(jì)
我從未見過這么清妙的蘭草,連聲叫好,便動手要挖起一株來。我想,父親會培育這仙品的——以前就這么挖回去,經(jīng)過一番栽培,就養(yǎng)出了各種各樣的品種、形狀的呢。
父親卻把我制止了,問道:“你覺得這里的蘭草好呢,還是家里的那些好?”
我說:“這里的好。”
“怎么個好呢?”
我卻說不出來。家里的的確比這里的好看,這里的卻遠(yuǎn)比家里的清爽。
“是味兒好像不同嗎?”
“是的。”
“這是為什么?一樣的蘭草,長在兩個地方就有兩個味?”
父親說:“蘭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靈氣,長的是野山水畔的趣姿:一栽培了,便成了玩賞的盆景。”
“但它確實(shí)葉更嫩,花更繁大了呀。”
“樣子似乎是,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調(diào)也就俗了。”
父親的話是對的,但我卻不禁惋惜了:這么精神的野蘭,在這么個空谷僻野,葉是為誰長的,花是為誰開的,會有幾個人知道而欣賞呢?
“這正是它的不俗處。它不為被欣賞而生長,卻為著自己的特色而存在著。所以它才長得葉純,開得花純,楚楚的有著它的性靈。”
我再也不敢去挖野蘭了。高興著它的這種純樸,悲嘆以前喜愛著它卻無形中毀了它。
父親拉著我坐在潭邊,我們的身影就靜靜地沉在水里。他看蘭,也在看我,說:“做人也是這樣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獻(xiàn)媚處事,就像盆景中的蘭草一樣,降低了品格。低俗的人是不會對社會有貢獻(xiàn)的。”
我深深地記著父親的話。從那以后,已經(jīng)是十五年過去了,我一直未敢忘。(選文有改動)
1.文章中最能體現(xiàn)野蘭特色的一個詞是:__________。
2.對文章中“一樣的蘭草,長在兩個地方就有兩個味?”中的“味”,你是如何理解的?答: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的景物描寫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
4.下面是關(guān)于“訪蘭”過程中父子對話的分析,其分析不恰當(dāng)?shù)囊豁?xiàng)是()
a.通過對話,對野生蘭草和栽培蘭草作對比,既照應(yīng)開頭,又為后文議論作鋪墊。
b.通過對話,具體寫出野生蘭草和栽培蘭草的不同特點(diǎn),寓褒貶于對話之中,發(fā)人深思。
c.通過對話,交代了“訪蘭”的具體內(nèi)容與“我”認(rèn)識到野生蘭草的特性,并因此而惋惜。
d.通過對話,揭示了父親約“我”“訪蘭”的目的,寫出“我”的感情和認(rèn)識的變化。
5、簡要分析作者借“蘭草”這一事物,揭示了怎樣的人生哲理。
答:
6、根據(jù)文章,給自己擬一道題目,并作簡要回答。
參考答案
一、基礎(chǔ)積累與應(yīng)用
zhǒngzhàngdīngzhúlígēlángyánpáihuáichōuti
《城南舊事》一方面指夾竹桃的敗落,一方面象征天性愛花的爸爸離開人世
二、閱讀理解
1、(怕趕不上讓爸爸最后看我一眼,是我的預(yù)感催促著自己,是我的那顆心催促著自己。
2.旁邊的夾竹桃不知什么時候垂下好幾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樣,走過院子,看那垂落的夾竹桃反復(fù)寫夾竹桃是回應(yīng)前文,點(diǎn)出爸爸已經(jīng)不在人世了。
3.“這里就數(shù)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從來沒有過這樣的鎮(zhèn)定,這樣的安靜。”“我默念著: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4.熱愛、感激、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