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時記趣
文章事業的圓成,本有一個通例,就是“求之不必得,不求可自得”。這個通例,于小品文字的創作尤為顯明。我們莫妙于學行云流水,莫妙于學春鳥秋蟲,固不是有所為,卻也未必就是無所為。這兩種說法同傷于武斷。古人論文每每標一“機”字,概念的詮表雖病含混,我卻賞其談言微中。陸機《文賦》說:“故徒撫空懷而自惋,吾末識夫開塞之所由。”這是絕妙的文思描寫。我們與一切外物相遇,不可著意,著意則滯;不可絕緣,絕緣則離。記得宋代周美成的《玉樓春》里,有兩句最好:“人如風后入江云,情似雨余黏地絮”,這種況味正在不離不著之間。文心之妙亦復如是。 即如這書,說它是信筆寫出的,固然不像;說它是精心結撰的,又何以見得?這總是一半兒做著,一半兒寫著的;雖有雕琢一樣的完美,卻不見一點斧鑿痕。猶之佳山佳水,明明是天開的圖畫。然仿佛處處吻合人工的意匠。當此種境界,我們的分析推尋的技巧,原不免有窮時。此《記》所錄所載,妙肖不足奇,奇在全不著力而得妙肖;韶秀不足異,異在韶秀以外竟似無物。儼如一塊純美的水晶,只見明瑩,不見襯露明瑩的顏色;只見精微,不見制作精微的痕跡。這所以不和尋常的日記相同,而有重行付印、令其傳播得更久更遠的價值。 我豈不知這是小玩意兒,不值當做溢美的說法;然而我自信這種說法不至于是溢美。想讀這書的,必有能辨別的罷。(一九二三,二,二七,杭州城頭巷)
在作文中怎樣聯想和想象 首先要掌握好“合理”二字。合理的聯想,就是要抓住事物之間的合理的聯系。從春天想到青年就是抓住了二者之間的相似關系、可比喻、可象征的關系,就是合理的;如果從春天想到刻苦學習,就缺少二者之間的合理的聯系,就比較不合理。合理的想象,就是所想象的情節要符合生活的情理、科學的規律(某些科學幻想類的想象也應當基于現實科學的基礎上,讓讀者感到你的推想是可信的、可以接受的)。比如金釗的作文所想象的張叔叔因吸煙而發生的兩個笑話,就合乎情理,但是如果他寫道張叔叔為了吸煙而滿街檢煙頭,就不合理了,因為這不符合張叔叔這個人物的身份,太離奇了。 其次要在平時注意積累聯想和想象的材料。同樣是想象,有的同學就生動、有新意,有的就很干癟、簡單,個別同學甚至想象不出題目所要求的基本情節。按照作文的術語,就是有的同學聯想和想象的材料豐富,而有的同學則缺少這些材料。材料來自哪里?一來自對生活的觀察和體驗。聯想和想象的故事情節可能是虛構的,甚至有的是神話故事,但是即使是神話故事里面的神仙、妖精,他們的動作、語言也是與普通人生活中的動作、語言相聯系的,一提起豬八戒的貪吃好色,人們就會聯想到生活中的類似的真實的人,反過來說,西游記的作者在描寫豬八戒的形象時,一定離不開他對生活中類似人物的觀察。二來自有心的閱讀、看電視、看電影、聽故事,注意積累間接的生活材料。你想一想,讓你寫一篇有關宇宙航行的科學幻想作文,你對宇宙航行的科學知識一點沒讀過、看過、聽過,你能寫好嗎?本講例文的小作者就恰到好處地引用了課本上、課外讀物上的故事,把這些故事作為自己作文的材料,他如果沒有用心地閱讀、積累,這篇作文就可能寫不成功。總之我們一定要記住:聯想和想象必須和生活經驗、豐富的知識結伴,平時要注意積累,這樣才能在作文時浮想聯翩、左右逢源、文思泉涌,寫出好的文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