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導學案
(一)自查資料或網上搜索關于北大和田曉菲的資料,整理歸納后寫在下面。
(二)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自讀課文,整體感知,完成下列“沖關”練習。
1、請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出漢字。
白駒( )過隙 迸( )濺 穹( )隆 積攢( ) 嗚咽( )
摒( )棄 xī 利( ) 怪僻( ) 安恬( ) xié 。 ) 惆悵( )
沉淀( ) 驟然( ) xù( )語
2、解釋下列詞語
莫名——
白駒過隙——
涉足——
委于我心——
不系之舟——
安恬——
惆悵——
小立——
3、指出下列詞語中的錯別字并在括號內訂正,沒有錯別字的就在括號內畫個“√”。
湖光塔影( ) 漠然回首( ) 盲然若失( ) 津津有味( )
一視同人( ) 談笑風聲( ) 和藹可親( ) 彈指一瞬( )
4、這篇文章詩意盎然,字里行間透著靈氣,作者的心躍然紙上。你能體會到涌動在作者心中的是怎樣的一種情感嗎?
一、導入
同學們,青春時節,是人生的春天,是孕育理想、確立志向的最佳時期;青春時節,思維活躍,敢于創新,是挖掘生命潛能、開發人生智慧的關鍵時期。十三、四歲正是人生的黃金時期,你準備怎樣度過這一段青春時光?(學生交流)是的,只有知識才能讓我們的青春煥發絢麗的光彩,才能讓我們的人生走向輝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少年大學生田曉菲為紀念北京大學建校90周年寫的一篇文章《十三歲的際遇》
二、自主學習反饋,展示交流預習成果。
三、合作探究,品味鑒賞。
1、文章以空行空開,自成三個部分。課文開頭寫了作者幼時與北大之間的哪些事情?哪些詞語體現了作者與北大“塵緣”的“奇妙”?
2、在4~5小節中,作者回顧了自己進入北大三年間的感受,作者的心境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找出相關的詞語來說明)
3、進入北大學習后,北大的哪些東西對作者產生了影響?
4、初見北大的圖書館,作者的感受是什么?插敘那位小姑娘抽泣有什么作用?
5、“喜歡讀北大的書,更喜歡讀北大的人!蹦阏J為這句話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作者又從北大的人中讀到了些什么?
6、朗讀最后一部分。作者深情地表達了自己對于北大的什么感情?
才進校門,高年級的同學就帶我們參觀北大圖書館。當時,好像還看了一個介紹圖書館的紀錄片。入學之初那句頗為雄壯的誓言——“我不僅為北大感到驕傲,也要讓北大為我感到自豪”——在圖書館大樓的映襯下驟然顯得蒼白無力。我緊閉著嘴,心頭涌起一種近乎絕望的感覺:400多萬冊圖書!實在難以想像。而其中我所讀過的,大概連這個數目的最小零頭都不到吧!不知怎么,我回憶起了1983年在青島過夏令營時發生的一件事情:記得那時燈已熄了,我們在黑暗里躺在床上,隨意聊著天兒。我和領隊的那個女老師正說得津津有味,我上鋪的女孩卻忽然哭了起來。我們驚訝地問她怎么了,她嗚咽著答道:“你們知道得那么多,可我什么都不懂……”如今,我和女老師的談話早忘得一干二凈了,可那女孩子的嗚咽反倒長久而清晰地留存在心中。當我隨著面孔尚未記熟的新同學一起走出圖書館的時候,我似乎剛剛理解了那因為自己的無知而抽泣的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