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教案
五、課堂小結:由學生自己說說所得所獲。
板書設計:
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
李大釗
人類歷史道路
民族生命進程
人類歷史生活
中華民族史路
中華民族精神
9 土地的誓言
教學目標:
1.學習掌握“熾痛、嗥鳴、斑斕、讕語、怪誕、亙古、默契、污穢、田壟、蚱蜢”等詞語。并積累生動形象的語言。
2.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飽滿、深沉的愛國熱情。
教學重點:1.詞語:熾痛、嗥鳴、斑斕、讕語、怪誕、亙古、默契、污穢。
2.內容:對“土地的誓言”的理解。
教學難點:“泛濫”、“埋葬”兩個詞的語境義。
教學時數:一課時。教具學具:多媒體及小黑板、工具書。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聽歌曲《松花江上》后,教師提問:歌曲中的“九一八”指的是哪一事件?發生在什么時間?(學生答后)在1941年9月18日,來自東北的作家端木蕻良滿懷著悲憤的愛國熱情,寫下了《土地的誓言》。“土地”是指哪里的土地?又是怎樣的“誓言”?
二、認定目標:多媒體展示,學生認定。
三、學習過程:
(一)首輪學習
1.學生自學。
自學指導:認真閱讀文章,從文中勾畫出“熾痛、嗥鳴、斑斕、讕語、怪誕、亙古、默契、污穢、田壟、蚱蜢”等詞語,結合工具書學會它們。你覺得文中的哪些語句寫得最富感情,最能打動你,畫出來,寫到積累本上,并背下來。
2.交流研討:
小組內 “熾痛、嗥鳴、斑斕、讕語、怪誕、亙古、默契、污穢、田壟、蚱蜢”等詞語,并交流背誦所積累的語句。
3.質疑答疑:
學生提出不明白的詞語,師生共同解決。
教師設疑:怎樣理解文中的“泛濫”、“埋葬”兩個詞的確切含義。(見參考書)
4.專項訓練:
①聽寫“熾痛、嗥鳴、斑斕、讕語、怪誕、亙古、默契、污穢、田壟、蚱蜢”等詞語。
②給加點的字注音。熾痛 嗥鳴 亙古 污穢
(二)二輪學習
1.學生自學
自學指導:(1).閱讀課文,從文中找出相關語句回答:“誓言”是誰發出的?發出了怎樣的誓言?為什么要發出這樣的誓言?你從中體會到作者怎樣的感情?
2.交流研討:
小組內先研討不明白的問題,然后在課堂上師生一起研討如上問題。(參考答案見參考書78頁)
3.質疑答疑:
學生再讀課文,提出不明白的語句。師生一起解決。教師設疑:從文中畫出帶有“她、你”的語句,思考回答:這兩個詞是對誰的稱呼?為什么不用“它”而有時用“她”,有時用“你”?
4.專項訓練:
課后練習1題。完成后反復朗讀這部分內容,并體會作者感情。
四、課堂小結:再現目標,學生總結所得所獲。
五、綜合練習:
1.本文作者豐沛飽滿的熱情,也一定感染了你,請以“我的家鄉是美麗可愛的”總起寫一段話,表達這種感情(要求層次清晰,內容具體,語言生動)
2.學唱歌曲《松花江上》。
3.背誦你積累的語句,并抄在作業本上。
板書設計
土地的誓言
10 木蘭詩
一、教學目標:
1.能夠準確流利的背誦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新 課標 第一 網
2.掌握“市、機杼、戶”等文言實詞的含義,并能夠準確的翻譯課文。
3.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品析木蘭的人物形象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