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教版七年級政治下冊教案
(2)不該做的事堅決不做
情境活動四:(見教材p95頁)(學生討論后,教師講述)
◎ 評議一下小周的做法。
◎ 從這件事中你受到什么啟示?
教師講述:
事例中小周的做法不能簡單地用對或錯來評價。他因為工作的疏忽給顧客報錯服藥的劑量,這是不應該的。但當他發現自己犯了錯誤后,能夠及時地補救,從而避免了可能發生的事故,又體現了他勇于自我負責的精神。因此對小周的做法還是應該肯定的。
這件事告訴我們,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就要做到對自己做錯的事勇于承擔責任。
(3)我做錯的事我負責
①由于種種原因,每個人做事情不可能保證都不出差錯(錯誤是在所難免的)。
②如果是自己的錯誤行為給他人或社會造成了損失,就要勇于承擔責任并及時改正(允許犯錯誤,但犯了錯誤要勇于承擔責任。
③即使是與同伴一起做了錯事,也不要推卸、逃避責任。
那么,做錯事后勇于承擔責任有什么意義呢?請同學們看下面的事例。
情境活動五:(見教材p96頁)
想一想:
自己有過做錯事的經歷嗎?采取了一種什么態度?對自己造成了怎樣的影響?
教師講述:
這是一位母親在孩子做錯事后,一定要讓孩子向售貨員阿姨承認錯誤的事例。這件事的意義就在于:做錯事后勇于承擔責任,對于自己一生都會產生重要的影響,它關系到能否培養起自己的自我負責精神的問題,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的問題。犯錯誤是在所難免的,但堅持錯誤、不承認錯誤是可怕的。“我做錯的事我負責”是一種可貴的精神。
讀一讀:(見教材p96頁)
在這里,教材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勇于對自己負責的典型,它告訴我們:做一個自我負責的人要把責任放在第一位,即使面對權威也不要輕易放棄自己的責任。在今后的學習、生活、工作中,當我們遇到類似的情況時,首先想到自己應擔負的責任,做一個負責任、有責任感的人。
三、課堂小結(按板書小結本節課主要知識點)
四、作業
完成《課時新突破》第十八課練習題。
第三課時(總第24課時)
探究與實踐
教學內容:1、走進生活;2、我在成長
教學過程:
(一)探究與實踐
一、走進生活
1、你是怎么想的?說出來與同學們分享
情境活動一:(見教材p97頁材料)
材料1:
議一議:怎樣看待小何的這種表現?
材料2:
①張明和這幾位同學的做法對嗎?
②張明應該怎么做?
2、活動在線
(1)觀察社會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并交流收獲,進一步提高自己辨別是非善惡的能力。
(2)召開一次以“做一個對自己行為負責的人”為主題的討論會,就對自己行為負責的意義、如何做到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等問題充分展開討論,提高自己的認識能力,培養自己的責任意識。
(二)創新實踐平臺(略—更具實際情況,此項目不進行。)
(三)我在成長
1、我的進步
(1)對社會生活中是非善惡的影響,有什么新的認識和看法?
(2)對如何提高自己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有了什么新的打算?
(3)自己過去有過不良行為嗎?帶來了什么樣的后果?談談今后打算怎樣約束自己。
(設置意圖:以上三個項目,要求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等形式,引導學生主動交流,分享經驗,提高學以致用的能力。)
(4)學習了本單元后,在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方面,應當注意和改進的地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