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 做自尊自信的人
提問:從徐悲鴻的身上,你覺得他的成功除了堅實的基本功外,還有什么重要條件呢?
強烈的民族自尊心是他成功的重要條件。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段錄像,感受一下什么是民族自尊心。
錄像:《香港回歸》
師:擁有強烈的民族自尊心,我們就會為祖國的繁榮強盛而歡欣鼓舞,為祖國遭人欺凌而奮起抗爭;擁有強烈的民族自尊心,我們才能不卑不亢,不會對任何大國表現絲毫的奴顏媚骨。那么,對我們個人來說,自尊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表現的,我們又應該如何正確對待它呢?
一、快樂的自尊(板書)
學生填寫:
父母喜歡你,老師欣賞你,你的感受是( );反之( )。
你是班干部,威信很高,你的感受是( );反之( )。
你的學習成績很優秀,你的感受是( );反之( )。
你自認為長得不好看,同學也因為你的丑嘲笑你,你的感受是( );同學鼓勵你,你的感受是( )
學生分析:為什么得到別人的肯定和贊揚時我們就會高興?被別人嘲笑、歧視或侮辱時就會感到沮喪、生氣、傷心?
師:人都有自己的尊嚴,并注重維護這一尊嚴。為了維護自己的良好形象,人們不僅需要在容貌和衣著上修飾自己,還要在言行上約束自己,同時不容許別人歧視與侮辱,還期望他人、集體和社會對自己尊重。這是自尊心的表現。得到別人的肯定和贊揚時我們就會高興,這是因為我們的自尊心得到了滿足。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別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許別人歧視、侮辱。它是一種健康良好的心理狀態。
學生舉例:你覺得自己做得最有尊嚴的事是什么?你被人尊重最難忘的經歷是什么?
師:從同學們的經歷我們可以看到,當我們的價值得到肯定的時候,當我們的缺點被別人包容的時候,我們就會充分體驗到生命的意義、生活的樂趣。
填一填:課本p5頁活動設計,填寫句子,體驗自尊與快樂。
(可以選擇其中的1、2項進行)
讓學生在體驗中感受自尊的存在,以及由自尊帶來的快樂。每個人都有不如別人的地方,只要自己尊重自己,就可以通過努力,贏得別人的尊重。
二、知恥與自尊(板書)
《論語》中有這樣一段話:子貢問孔子怎樣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士”,孔子說“行己有恥”是第一要。這里的行己有恥,就是對自己的不良行為要有羞恥之心。在孔子的心目中,知恥是第一位的。
知恥是道德的范疇,是道德的實現方式和保證,也是一種心理防范。一個人發現自己的行為與道德準則不相符時,就應有一種羞恥感,有了這種羞恥感,自己才能在為與不為之間做出選擇。
提問:請同學們想一想,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如果沒有這樣一種羞恥之心,會出現什么后果?
學生舉例說明。
師:在動物中,只有人會有羞恥感,這是人與其它動物的區別之一。但在物欲橫流的世態中,有的人羞恥感正在一點一點地消失,使道德逐漸旁落,直到觸犯法律成為罪犯。現在有一種變調,那就是不知什么是羞恥而應當禁止。當一些人大慷集體之慨,搞權錢交易,行賄受賄時,沒有那么多人感到義憤了,這真是一種悲哀。這樣的兩種人都該感到羞恥,應用“行己有恥”反思一下自己,使自己的行為符合道德的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