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教版七年級政治下冊永遠面對的選擇教學案
可見,人們在滿足了自己的基本生活需要之后,往往會有更高的追求。在收入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人應當適時轉變自己的消費方式、提高自己的消費水平,從中獲得更多的滿足。
幻燈展示人們高質量消費的一些圖片
問:這一組圖片說明了什么?師歸納
【敘述】隨著家庭收入的增加,用于食品的支出占總支出的比重會不斷下降,用于發展和享受的消費的比重會增加。德國經濟學家恩格爾把這種現象歸納為“恩格爾定律”,內容見課本第38頁“閱讀卡”。
【展示】“恩格爾系數”。
50%以上 貧困狀態的消費,50%-59% 勉強度日的消費,40%-49% 小康狀態的消費,20%-40% 富裕狀態的消費,20%以下 極富裕狀態的消費
問:我國恩格爾系數不斷下降說明了什么?師升共同回答。
議一議,1.消費活動是個人的行為,它是否會對資源、環境產生影響?思考并舉例說明。
學生回答:個人的消費行為會影響到資源和環境。如使用一次性木筷、快餐盒、塑料袋、含磷的洗衣粉、使用氟利昂的空調和冰箱、汽車尾氣等。
問題探究:面對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我們應該怎么辦?
學生回答略。
【歸納】面對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我們不可能放棄消費或人為遏制消費水平的提高。應合理有效地使用有限的資源,盡可能的減少污染。在消費中兼顧現在與未來。
【展示】我們來看一份材料:(中新社香港九月十二日電)中秋過后,吃罷應節的月餅,鐵制月餅盒就成了垃圾場的?,每年香港就大約有三百萬個月餅盒被運往堆填區棄置。
為提高市民廢物循環再造的意識,香港環境保護署(環保署)今年與回收商首次合辦“月光寶盒”回收計劃。為鼓勵參與,市民送交一個干凈的月餅盒,將會獲贈優惠券;于九月三十日或之前到指定餐館,憑券可獲九折或免費甜品等優惠。
【承轉】香港的“月光寶盒”計劃,給我們以很大的啟發。在日常消費中,大家都應該從我做起、動手解決消費中的浪費與污染問題。請每一位同學提一條合理的行為要求。
學生回答:使用可降解的塑料袋、重復使用草稿紙、自制賀卡、重復使用水資源、采用風力發電、鉛筆可以二次利用、不吃野味、用環保電池、盡量騎車上下學、減少馬桶用水量、不用一次性筷子、使用再生紙、多用鋼筆、出行乘坐公共汽車、減少生活噪音、不吸煙、使用無氟的冰箱和空調、不用含磷的洗衣粉、減少洗澡時間、堅持垃圾分類、多用紙袋和布袋?偨Y拓展:中學生應該把綠色觀念融入消費行為中去,要將消費與綠色生活聯系起來,樹立健康、環保的消費觀念,這不僅是新世紀的時尚,而且還體現著一個人的文明素養。四、一課一得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習題精選:1、下列家庭消費,屬于滿足自身最基本的生活需要的是( )a去劇院看芭蕾舞b為了出行方便買汽車c去游樂園游玩d吃飽穿暖2、正在成為一種時尚的消費方式是( )a把所有的錢存入銀行以備不時之需b從需求出發,適時進行“更新換代”c嘗試“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d不論自己是否需要,看到商品降價就大量購買3、下列消費行為中,屬于以追求高質量的生活享受的消費行為是( )a商場購衣b市場買賣c欣賞歌劇d購買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