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當自強(第二單元 做自立自強的人)
說一說:自立對自己各方面的成長有什么好處?
議一議:青年報記者在德國、日本對中國留學生的調查采訪:
其中有很多很荒唐的留學故事,如初中剛畢業跑到 國外留學,就開始男女同居的;跳樓自殺的;為了留在外國而嫁給剛剛從建筑工地上認識不久的外國建筑工人的;為了留在外國而成為非法移民,整天提心吊膽地躲避外國警察的;在學校占一個床,然后就整天打工的或整天泡酒吧、網吧等;公開毆打外國校方人員的;被外國警察遣送回國的;在夜總會吸食搖頭丸、k粉……
閱讀材料并結合自己的經歷,分小組討論依賴的危害。
中日少年《夏令營較量》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與30名中國孩子曾經引起全國范圍的大討論。當時,這107名兒童在內蒙古舉行草原探險夏令營。上路時,日本孩子背包鼓鼓囊囊,裝滿食品和野營用具;中國孩子只是裝裝樣子,背包幾乎是空的。探險之路才走一半,中國兒童因將水喝光、干糧吃盡而向別人求援。中國孩子病了,回大本營睡覺;日本孩子病了硬挺著走到目的地。日本家長乘車而去,把鼓勵留給發高燒的孫子;中國家長在艱難路段把兒子拉上車……
自謀生路:
美國的家庭教育是以培養孩子富有開拓精神、能夠成為一個自食其力的人為出發點的。
父母從孩子小時侯就采取種種方法,讓他們認識到勞動的價值,比如讓孩子自己動手裝配自行車,修理小家電,做簡易木工,到外邊參加義務勞動等。即使是富有的父母,也十分注重對孩子進行自謀生路的能力教育。
不要給別人添麻煩
日本教育孩子有句名言:除了空氣和陽光是大自然的賜予,其余一切都要通過勞動才能獲得。父母在教育孩子學好功課的同時,要求他們利用課余時間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到外面打工掙錢。孩子很小時,父母們就要給他們灌輸一種思想:“不要給別人添麻煩。”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論多么小的孩子,都要無 一例外地背上一個小背包。
結合中日少年《夏令營中的較量》和外國孩子的自立教育,思考:
(1)為什么日本的少年有飯吃,而中國的孩子餓肚子?
(2)你認為一個自立的人應該具備哪些條件?怎樣培養自己的自立能力才能贏取下一次較量的勝利?
培養自立能力的條件:獨立生活;有責任心;有自主性,有主見。
方法:從小事做起,立足于現在生活;親自嘗試,反復練習;多參加社會實踐。
生活過關
1、學校要組織鼓號隊訓練,可媽媽擔心參加鼓號隊訓練會影響學習,不讓小雷參加,這讓小雷感到很為難。他該怎樣做呢?
2、小明遇到了一個數學難題,而這時同桌恰恰做了出來,小明應該……
拓展作業:今天我遠行
第四課:人生當自強
貝多芬
——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將無法使我完全屈服
桑蘭
——我現在最大的愿望 是拿學習成績的金牌
你知道嗎?
你知道他(她)的事跡嗎?
你覺得他(她)始終能笑對人生的秘訣是什么?
你還能找出多少類似的人?
自強指積極向上,永不懈怠,依靠自己的努力奮發圖強的一種精神,是我們民族幾千年來熔鑄成的民族精神。
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屈原,名平,是楚懷王左徒。博聞強志, 明于治亂,嫻于辭令。公元前278年,屈原因驅逐侵略者秦國的愿望不能實現,他對于這種無能為力的局面和國家的滅亡感到憂郁,于五月初五投泊羅江。著有《九歌》、《離騷 》、《天問》等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