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數學教學中讓小學生知、情、意、行和諧發展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行,分別到另一頭后立即返回,繼續對開。已知第一次相遇點距橋東頭700米,第二次相遇點距橋西頭400米,求橋長。”若用代數方法解,會出現二次方程,超過小學生的知識范圍。但經過圖解,可以看出兩車相對行駛,兩車兩次相遇共行三個橋長。每行一個橋長,甲車所行路程為700米,因此甲車三次共行700×3=2100(米),比一個橋長還多400米。用算術解,橋長是700×3-400=1700(米)。如此簡單明快,反映了數學的簡約美。于是在尋求最佳解題方法時,學生受到數學簡約美的陶冶,誘發出創造美的激情。
(二)意行統一,從小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1.養成良好習慣,終身受益。
多年的教育實踐使我體會到,良好的意志品質和學習習慣對于小學生智力、能力和道德品質的發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在進行數學教學的同時,十分重視兒童意志品質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堅持嚴格要求,從日常學習生活做起,讓兒童通過克服學習中的困難,磨練意志,養成良好習慣。
行為習慣是一種穩定的、由多次重復而鞏固下來的自動化的行為方式。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尤為重要。因為小學生可塑性、模仿性強,小學階段是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最佳期。好的習慣一經養成,將終身受益。反之,從小養成不良習慣后,糾正起來就相當困難。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主要應“培養學生認真、嚴格、刻苦鉆研的學習態度,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計算仔細、書寫整潔、自覺檢驗的學習習慣”。(引自《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數學教學大綱(試用)》)
2.循序漸進,持之以恒。
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我首先向學生曉之以理。華羅庚教授有一句名言:“聰明在于勤奮,天才在于積累。”數學家成功的秘訣是鍥而不舍。數學是一門嚴謹的科學,要求我們一絲不茍,耐心細致。將來無論是進行工程設計還是擔任統計、會計,微小的差錯都會使國家財產蒙受損失。
繼而分階段提出明確要求。如要求學生認真聽講,不僅注意聽老師講課,還要注意聽同學發言;要求按時完成作業,當日事,當日畢;要求獨立思考,認真審題和計算。在計算時要注意縱橫檢查,草稿按題號順序排列,便于核對,書寫整潔,錯題要改正等。然后按要求反復訓練,及時評價,予以鼓勵或糾正,強化印象;持之以恒,堅持數年,最終形成習慣。
從教多年,我教過的學生數以千計。他們通過數學課潛移默化地受到了愛祖國、愛社會主義、愛科學的教育,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和數學美育;從小受到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許多學生成人后對本職工作認真負責,一絲不茍,在不同的崗位上做出突出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