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低年級課堂中落實對學生提問能力的培養
新課程標準的課程目標指出“學生要經歷提出問題、收集和處理數據、作出決策和預測的過程,掌握統計與概率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并能解決簡單的問題。”如何在低年級課堂中落實對學生提問能力的培養呢?1、使學生敢提問,營造平等、自信、鼓勵的課堂氛圍。
孩子初次踏入課堂中時,我們就應該給學生樹立一種積極提問的心態,并且引導學生肯定那些愛提問的同學,在課堂上建立平等、自信、鼓勵的氛圍,給學生敢想、敢問的自由的空間,并且在這個空間里充滿了鼓勵和肯定,成為學生喜歡的空間。
2、合理設計教學過程,留足學生思考、提問、表達交流的時間,提高學生提出問題的質量。
在教學過程中,因為低年級學生提出的問題不能直接與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有關,所以如果放任學生提問,不但浪費了有限的教學時間,而且教學效果也很難保證,所以教師一般就直接采用自己提出問題,或剛出示情景就讓學生立即舉手提出問題,然后找學生回答,這樣會直接影響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的發展。因此,在設計教學過程時,必須為學生留出充分思考、提問和表達的時間,留足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評價的時間,真正鼓勵學生提問,逐步提高學生提出問題的質量。低年級學生在提問時應遵循“低起點,高交流;先模仿,再通過引導,最后試著進行提問。”應該在每一節中拿出時間來重點練習提問,教師進行有效的評價和指導。在以后為了節省時間可以安排在課前預習,讓學生提出問題,但在課堂上要進行充足的交流。為了達到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參與提問的目的,可以設計小組先交流問題,互相學習,然后再讓小組派代表上臺提問,進行全班交流。
在低年級中,教師在提問前應給予指導,針對本課的課題、本課的重難點進行提示引導,明確提問的方向,讓學生在觀察操作中提問,在生活情景中提問,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再思考,當然教師應該進行一些觀察情景、提出問題的具體方法的指導。
3、創設生動有趣的生活問題情景,激發學生提問的欲望。
教學中,教師應認真設計教學過程,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景,讓學生參與到其中,從而引發學生提問的欲望,促使他們積極的思維。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世界里,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所以教師應給孩子一雙充滿探索欲望的眼睛,讓他們以數學的眼光去觀察這個世界,體驗生活的樂趣。在學生學習的舞臺上設置廣闊的空間,使他們主動觀察、提出問題、合作探索,成為舞臺的主角,教師要用熱情的微笑、耐心的等待、巧妙的指點、熱烈的掌聲,讓學生們體驗到成長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