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邊形》教學設計及反思(通用2篇)
《四邊形》教學設計及反思 篇1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34、35、36頁內容。
教學目標
1、初步感知四邊形,能區分和辯認四邊形。進一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們的角都是直角。
2、通過多種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以及動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使學生感受生活中的四邊形無處不在,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流程:
一、 聯系生活,激發興趣。
通過談話,引入校園場景圖,讓學生從中找一找圖形。
師:小朋友們,你們都認識了哪些圖形?
生:我認識長方形
生:我認識正方形
……
師:請同學們觀察這幅圖, 從這幅圖中你都發現了哪些圖形?把你發現的圖形和同桌說一說
生:匯報。
師:你們觀察的真仔細!在這所不大的校園里,同學們就發現了這么多的圖形,看來圖形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這些圖形中的一種——四邊形
板書: 四邊形
二、創設情境,體驗新知
師:你想象中的四邊形應該是什么樣的呢?
生:(充分發表意見)
師:同學們都認為四邊形應該有四條邊和四個角。四邊形到底 是什么樣的圖形呢?看,這幅圖中有這么多的圖形,請你挑出你認為是四邊形的圖形,并作上記號。(出示例1圖)
生:獨立完成
師:誰想把你找到的四邊形和大家說一說?
生:上臺來利用課件把所選出四邊形放到四邊形的家,別的同學若有不同的觀點,可以立刻陳述,最后達成共識。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在這么多的圖形中能準確無誤的找出四邊形,老師很佩服你們。
現在請同學們觀察我們找到的四邊形,你發現了什么?
生:我發現四邊形都有四條直的邊
生:我發現四邊形都有四個角
師:根據學生的匯報演示課件,并板書特征。
師:同學們觀察的真仔細!像這樣有四條邊和四個角的圖形就是四邊形。
師:現在請同學們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體表面的形狀是四邊形的?
生:(紛紛發言)
師:同學們能找出這么多表面形狀是四邊形的物體,看來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只要留心觀察就會發現很多數學問題。
三、操作探究,互動交流
1、給四邊形分類:
師:請同學們繼續觀察這組圖形。看看它們各自都有什么特點然后和小組的同學合作根據這些圖形的特點試著把這些圖形分分類,邊分邊想一想你們是根據什么來分的。
2、 生匯報
師:哪組同學想想把你們的想法和大家說一說。
生:展示本組的分法
師:同學們很善于思考,根據這些四邊形的特點想出了不同的分類方法,你們很了不起。
現在請同學們觀察這兩個四邊形(長方形 正方形),你發現什么了?也可以借助三角板量一量。
生動手操作然后匯報
師:同學們你們真了不起!通過動手測量有這么多的發現。這兩個四邊形的特點是其他四邊形所不具備的,所以說他們是特殊的四邊形。
3、剪一剪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老師看到你們個個都很出色,我們已經知道了四邊形的特征,現在你們想不想自己動手剪一剪圖形
生:想
師:1、每個同學剪一個四邊形
2、 2、剪兩個大小相同的長方形,然后拼一拼,看看能拼出什么圖形。
3、用七巧板拼出自己喜歡的圖案。
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生生進行評價。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學得開心嗎?讓你最開心的事是什么?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我充分利用生活實際的情境校園場景引入四邊形,把認識四邊形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聯系起來,使學生感受到圖形無處不在,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幾何初步知識中關于幾何圖形的特征、性質,對于小學生來講,都比較抽象。所以我盡量提供各種感性材料,如教材例1中的圖,各種各樣的圖形卡片等,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抽象出四邊形的共同特點,然后再讓學生動手分一分、剪一剪的活動,給學生較充分的時間和空間進行交流、思考,使學生對四邊形有鮮明、生動和形象的認識,從而也進一步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
動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索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這節課中,我設計了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交流探索長方形、正方形特點的環節,讓學生感性理解長方形正方形的特點,使學生能夠逐步自覺地運用這些方式進行學習,培養他們終身學習的能力。
《四邊形》教學設計及反思 篇2
我所執教的這一課是人教版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四邊形》這一單元的起始課《認識四邊形》。
本課的知識與技能目標是:使學生直觀的感知四邊形,能區分和辨認四邊形,進一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邊和角的特點。過程與方法目標是:通過涂一涂、找一找、分一分、畫一畫等活動,培養學生[此文轉于斐斐課件園 ]的觀察比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于教師適時的評價,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過程主要有以下幾個環節:
1、課前準備(游戲:復習圖形知識)
2、導入新課(創設情境,觀察主題圖)
3、涂一涂(根據已有生活經驗初步感知四邊形)
4、總結四邊形特點(4條直邊,4個角)
5、反饋練習(快速搶答)
6、找一找(找生活中的四邊形)
7、分一分(根據四邊形邊和角的特點分類)
8、鞏固練習(走四邊形的迷宮、畫四邊形)
本節課中我做的比較好的有以下三點:
一、力求體現數學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應該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在本節課中,我由光明小學校園場景圖引入,既使學生感覺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使他們對數學產生濃厚興趣和親切感。
在學生對四邊形有了初步的認識之后,我又提問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表面是四邊形的?通過學生找生活中的四邊形,進一步滲透了數學來源于生活這一理念。
二、重視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點明今天研究四邊形之后,我設計了涂一涂的環節,先讓學生把心目中的四邊形涂上顏色。學生們興致勃勃的動起手來,雖然這時候他們并不十分清楚什么是四邊形,只是根據以往的知識經驗在涂。涂完之后再交流為什么有的不涂?接著在老師的引導之下,他們根據自己的觀察和探索逐步概括出了四邊形的特點。
在認識了四邊形之后,我安排的教學環節是將四邊形分分類。學生獨立分類之后再和其他同學交流為什么這么分。在這里,學生的思維被充分的展開了,出現了許多情況。書中例2展示了兩種分類方法,教學參考給出了三種,而學生們互相啟發、勇于探索,出現了四種不同的分類方法,有按角分的,也有按邊分的。而且每種理由表述的都比較清楚。這說明獨立探索、合作交流為孩子們打開了思維的大門。在交流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表達問題的能力,也培養了學生注意傾聽的好習慣。
三、針對不同的學生和回答給予多元的評價
對數學學習的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不僅要關注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是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在本節課中,我盡量對每位同學的回答都有一個恰當的評價,例如:你的反應真快!你的思維真敏捷。這次回答比上一次的有很大的進步。你的聲音真響亮。你回答對了,如果能把話說完整就更好了。你的回答對大家進一步學習有很大的幫助。等等。
本節課中,我感覺也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例如在認識了四邊形之后,如果能給學生準備一些小棒,讓學生親自去擺一擺四邊形,或者準備一些釘子板讓學生親自動手去圍一圍,就更可以使學生加深對四邊形有4條直邊和4個角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