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黃金分割(精選2篇)
生活中的黃金分割 篇1
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哲學家、數學家畢達哥拉斯,通過長時間研究鐵錘和鐵砧的尺寸發現它們之間存在著和諧的比例關系,即10.618的比例最為優美。
德國美學家澤辛把這一比例稱為黃金分割律。此律的意思是:整體與較大部分之比等于較大部分與較小部分之比(即0.618:1=0.382:0.618)。0.618是黃金分割律的比值,它被認為是最美的數值,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
人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人體美在自然美中具有最強的完整性。英國大詩人莎士比亞在《哈姆雷特》中贊頌道:“人類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其實,莎士比亞也許不知道,人體相關各部分之間是符合黃金分割率的,肚臍是黃金分割線的黃金點。在軀干部分,乳房位置的上下長度比;咽喉至頭頂和至肚臍之比;膝蓋至腳后跟和至肚臍之比等,都是黃金分割數0.618的近似數。如果人體上述部分比例均符合黃金律的話,就顯得協調勻稱。古希臘斷臂維納斯、雅典娜女神和“海姑娘”阿曼達,其體型結構比例完全符合黃金律,美妙絕倫。
科學家和藝術家普遍認為,黃金律是建筑藝術必須遵循的規律。在建筑造型上,人們在高塔的黃金分割點處建樓閣或設計平臺,便能使平直單調的塔身變得豐富多彩;而在摩天大樓的黃金分割處布置腰線或裝飾物,則可使整個樓群顯得雄偉雅致。古代雅典的巴特農神殿,當今世界最高建筑之一的加拿大多倫多電視塔,舉世聞名的法國巴黎埃菲爾鐵塔,都是根據黃金分割的原則來建造的。
在日常生活中,最和諧悅目的矩形,如電視屏幕、寫字臺面、書籍、衣服、門窗等,其短邊與長邊之比為0.618,你會因此比例協調而賞心悅目。甚至連火柴盒、國旗的長寬比例設計,都恪守0.618比值。在音樂會上,報幕員在舞臺上的最佳位置,是舞臺寬度的0.618之處;二胡要獲得最佳音色,其“千斤”則須放在琴弦長度的0.618處。最有趣的是,在消費領域中也可妙用0.618這個“黃金數”,獲得“物美價廉”的效果。據專家介紹,在同一商品有多個品種、多種價值情況下,將高檔價格減去低檔價格再乘以0.618,即為挑選商品的首選價格。
生活中的黃金分割 篇2
中世紀的數學家開普勒(1571—1630)對黃金分割作了很高的評價。他說:幾何學有兩大寶藏:一個是勾股定理,另一個是黃金分割。黃金分割是公元前六世紀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所發現,后來古希臘美學家柏拉圖將此稱為黃金分割。
在已知線段上求作一個點,使該點所分線段的其中一部份是全線段與另一部份的比例中項,這就是黃金分割問題。黃金分割”的比值為0.618,它不僅是美學造型方面常用的一個比值,也是一個飲食參數。日本人的平均壽命多年來穩居世界首位,合理的膳食是一個主要因素。在他們的膳食中,谷物、素菜、優質蛋白、堿性食物所占的比例基本上達到了黃金分割的比值。
一天合理的生活作息也應該符合黃金分割,24小時中,2/3時間是工作與生活,1/3時間是休息與睡眠;在動與靜的關系上,究竟是“生命在于運動”,還是“生命在于靜養”?從辯證觀和大量的生活實踐證明,動與靜的關系同一天休息與工作的比例一樣,動四分,靜六分,才是最佳的保健之道。掌握與運用好黃金分割,可使人體節約能耗,延緩衰老,提高生命質量。
20世紀中,法國建筑師Le科布西埃發現黃金比具有數列的性質。他將其與人體尺寸相結合,提出黃金基準尺方案,并視之為現代建筑美的尺度。法國還產生了冠名為黃金分割畫派的立體主義畫家集團,專注于形體的比例。宇宙萬物,凡是符合黃金分割的,總是最美的形體。例如郵票、照片、課本、獎狀、國旗、小提琴......又如:以牛馬獅虎的前肢為界作一垂直虛線,將軀體分為兩部分,其水平長度之比恰符合黃金分割;再如:有經驗的報幕員往往站在臺側的三分之一強些的地方,觀眾看上去感到非常得體,整個舞臺那么祥和,因為是站在線段上的最佳點──黃金分割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