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上冊教案(第三單元)
教學目的:
1、讓學生懂得學習需要專心、耐心和恒心,這樣才能把事情做成功。
2、培養學生初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引導學生勇敢的面對困難,克服困難,養成對困難不服輸的積極上進的生活態度。教學時間:兩課時設計說明:
1、充分體現了學生自主學習和自我教育。
品德的形成過程,是自主建構的過程。這種建構以道德體驗為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以教學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共享者的身份,通過教學情境的創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教師以“問題解決”為導向,設計了四大板塊活動。在第一板塊中,通過榜樣的激勵,明確好的學習習慣有哪些。榜樣的激勵作用是無窮的,同齡人的榜樣更有可學性。尋找榜樣的過程,既是發現別人和自己優點的過程,也是了解學習應該擁有哪些好習慣的過程,給予學生正面的引導和強化。在第二板塊中,以醫生診斷的形式,以“好習慣”為標準,實事求是尋找自己的不良學習習慣,讓學生自我發現問題;在第三板塊中,通過角色模擬,指導教師解決“難題” ,在嘗試和體驗中,自我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第四板塊中,通過幾項實踐活動,讓學生嘗試用自己發現的方法自我解決自己的問題,形成良好的情感體驗。整個教學設計,突出了學生自主學習和自我教育,以探究性學習和體驗性學習的形式,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認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品質。
2、充分體現了兒童成為重要的課程資源。
教學設計充分考慮了兒童的年齡特點,以兒童的認知能力為基點,以兒童的生活為內容,結合課程標準創造性處理教材。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重視了同伴的教育價值,注重了身邊榜樣的引領作用。在問題解決過程中,充分尊重兒童的生活經驗,充分尊重每個兒童的不同感受,并把兒童的經驗作為重要的課程資源加以開發和利用,比如良好學習習慣的種種表現;再如指導學生克服困難,是一次角色模擬體驗,在體驗和嘗試中探詢解決問題的方法,分享成功的快樂。通過采訪(咨詢)的形式,讓學生自我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是學生自我教育的一種途徑。由于問題是自身存在的問題,方法從學生中來,是一種“兒童經驗”,具有很強的參考價值。課程在學生、教師和教材的對話中和諧生成。
3、充分體現了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教學設計以“生活教育”理論為指導,緊扣課程標準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抓住學生學習過程中困擾的問題開展研討,針對各自不同的問題進行個性化的教學和指導,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促進了全體學生的發展。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并沒有將教學目標簡單地定位在問題的解決,而是充分展開了解決問題的過程,在學生研究和探詢的過程中,學會發現問題,學會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體驗成功解決問題的快樂,促進三維目標的和諧生成。 課 題:寸金難買寸光陰學 校: 設計者: 教學目標:
情感:使學生懂得時間是非常寶貴的,要分秒必爭,從而樹立珍惜時間的意識。
能力:初步培養學生合理安排時間的能力,糾正學生學習中的不良習慣,爭做時間的小主人。
知識:通過談話、故事使學生知道寸金難買寸光陰的道理。教學重點:學生知道“寸金難買寸光陰”的含義。懂得時間是非常寶貴的,要珍惜時間。教學難點:使學生真正做到珍惜時間,學會合理安排時間,提高辦事效率,做時間的小主人。教學準備:教師準備:課前搜集有關時間的格言或諺語;課件;活動材料。學生準備:計算卡片、課外書、跳繩、紙、筆、惜時卡;課前調查:自己和身邊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一分鐘能做多少事;搜集和時間有關的諺語、謎語、兒歌、格言警句等教學時間:二課時教學過程教學點評第一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