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上冊教案(第一單元)
《天生我材必有用》設計說明 課 題:天生我材必有用 教學目的:1、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2、通過“我能行”活動,讓孩子了解自己的特點和優勢,發展孩子的實踐能力。
3、教育孩子發揮自己的優勢,初步樹立服務于社會的思想。 教學時間:兩課時 設計意圖:
《天生我材必有用》這一課旨在通過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了解自己的特點和優勢,并在此基礎上發揚自己的優勢,培養自己的自信心。課文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讓學生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特點;第二部分的內容是“知多少”的活動,目的在于讓學生了解自己的特點;第三部分是“崗位競選活動”,引導學生發揮自己的優勢;第四部分“我能行”課外實踐活動。
本課的兩篇教案在合理運用課本教育教學資源外,還挖掘新的教育教學資源以及開拓課外的教育教學資源,來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要求。
兩篇教案的設計有以下共性特征:
※ 情境導入,激發興趣。通過生動逼真的情境創設,讓學生輕松快樂地進入學習情境,教師為學生創設貼近兒童生活實際的畫面或是帶入感興趣的童話情境導入新課。
※ 參與活動,回歸生活。育教于樂是教育教學活動中的最高境界,特別是這門學科不能生硬的講大道理,要想達到真正的教育目的,只有讓學生親身體驗和感悟,才會在輕松自主的活動中達到震撼心靈,開啟心智,形成有益的道德認識,這正是所說的知理先動情。兩篇教案都是以活動為載體,讓學生認識自我。加深對自己的認識和理解,改變對自己價值的認識。如教學環節中 “猜猜我是誰?”,還有“暢談展示各自的優勢”的教學環節中通過學生們的“演一演,說一說”;“展佳作,談愛好”現場展示各自的優勢,在欣賞他人的才藝中達到潛移默化的教學感染力、震撼力,達到鼓舞和激勵的效果。
※ 開發資源,注重實踐。本著課程內容從教科書擴展到所有對兒童有意義的題材上的教學理念,積極開發課程資源。我們在利用好課本上的教育資源外,還應圍繞教學目標積極挖掘新的教育內容,不但如此,課堂也從教室擴展到家庭、社區及其兒童的其他生活空間。教案中“他人眼中的我”就是選取居住相近的同社區或近鄰的同學們相互做“他人眼中的我”的社會調查,在走訪調查過程中又是一次具有現實教育意義真切的體驗與感悟。學生通過了解調查中無形中感受著真實感人的故事,擴大了教育的資源。還有“我能行”崗位競選活動,也是在認識自我優點、特長的基礎下,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校、生活實踐中去。在活動中初步形成力求發揮自我特長,為集體增光、為他人服務的意識。豐富教育資源,給學生提供實踐活動的平臺,使良好的品行與習慣得以有效地形成。
※課后拓展,教育延續。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是一節課上完就完成了育人的任務。教育是有延續性的,是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在實踐活動中進步,在學習他人欣賞他人中得到提升。特別是這門學科,更要關注的是教育的延續性。如教案中“成長記錄園”和“快樂成長群星會”評選活動。 課 題:天生我材必有用學 校: 設計者: 教學目的:
1、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2、通過“我能行”活動,讓孩子了解自己的特點和優勢,發展孩子的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