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上冊教案(第一單元)
第一課時
一、故事引入話題。
1、課前談話:親愛的同學們,今天的課前我們先來聽一個故事。(播放flash小電影《駱駝和羊》)
2、以“看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呢?” 組織談話。
3、教師小結:“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若能取他人的長處補自己的短處,一定會越來越聰明,越來越能干,能很快成才。”揭示課題“取長補短”。教師點出:“早在多年前我國的孟子就用‘取長補短’來教育我們了,告訴我們要善于學習他人的長處讓自己進步得更快。”(課件出示孟子畫像)
二、寓言深入明理。
1、出示“陶罐和鐵罐”的卡通圖片,引導讓學生回顧語文書上“陶罐和鐵罐”的寓言故事。
2、討論:為什么鐵罐會消失得“無影無蹤”呢?如果遇上兩只罐子被摔又會怎樣?
3、“世間萬物都是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看看這些動物的長短處分別是什么。”引導看書11頁,在書上完成選擇題。
4、視頻展示學生答案,共同校對。
三、情境促進自查。
1、“世間萬物都不是萬能的,都各有所長、各有所長。你能自己舉一些例子來說明嗎?”
2、“人類雖然貴為萬物之靈,也同樣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只有能夠清醒地認識自己長處和短處的孩子,才算是一個聰明的孩子。承認自己有不足或短處并不是讓人羞愧的事情。”播放音樂渲染氣氛,課件出示“自查鏡”畫面。讓學生拿出“我的自畫像”,先自己說說長短處。
3、引導學生下座位和自己最信賴的小伙伴組成四人小組拿著“自畫像”。 互相幫助認識“我的短處”。
4、在自畫像上面貼一張表格,并填寫完整。 我的長處我的短處 填寫好的學生,不足、短處發現得比較貼切的給以鼓掌祝賀、表揚,教師或者學生干部獎勵以一枚寫有“自知”紀念章。(媒體出示放大的小紀念章)
四、比賽學習欣賞。
1、出示一組諷刺漫畫,讓學生說說自己看后的感想,引導學生明白“社會上常有一些人總是用放大鏡來看自己的優點,用縮小鏡來看自己的缺點;用放大鏡來看別人的缺點,用縮小鏡來看別人的優點。這樣的人不容易進步。”
2、談話激勵:“作為新時代的少年兒童我們不能做像漫畫中表現的那種人。那么我們應該怎么做呢?”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用看自己的優點,用看自己的缺點; 用看別人的優點,用看別人的缺點。
3、組織“慧眼pk”。課件出示比賽場景畫面,播放單元前《我要飛翔》歌曲音樂。學生先在四人小組內說說自己發現哪位同學具有什么長處。小組討論結束后讓學生自愿走上事先準備好的“宣言臺”,大聲說出自己發現的他人的長處和向他人學習的決心。說得好的,授予“慧眼”獎章。
4、在前面活動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把視野擴展到自己的小鄰居、小親戚、小伙伴等同齡人,發現他們身上的優點,并在書上的表格中寫下來。
五、作業指導實踐。
1、出示課后作業: a課外制作“優點卡”,從自己身邊同學、鄰居等同齡人身上發現長處,并且把他們的優點用幾句話記錄下來,并配上插圖,制作一些“優點卡”。b你發現身邊的人有誰善于學習他人的長處并且進步了?能夠把他進步的故事寫下來嗎?
2、小結談話:小朋友們,今天我們學習了《駱駝和羊》的故事,知道了陶罐和鐵罐性格,登上了“宣言臺”,經歷了“pk賽”, 在這些活動中大家的表現都不錯,能夠放大別人的長處而縮小自己的長處,這樣我們就為取長補短打下了基礎。下節課我們將和同學們一起學習怎樣才能“取長補短”讓自己獲得更大的進步? 中國歷史悠久,中國的思想文化博大精深在日常教學中加強傳統文化的滲透,可以培養一代有內涵和歷史厚重感的新時代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