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思想品德全冊導學案3(人教版)
2.內容分析與教學建議
引言
中國,一片沸騰的土地,一個蓬勃發展的國度。21世紀,給我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和挑戰。國家的富強,人民的幸福,都要靠經濟的發展,經濟建設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中心。感受經濟生活的巨大變化,了解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積極參與經濟生活,有利于我們增強愛黨愛國的情感、認清肩負的使命,也有利于我們更好地融入社會。
引言從概括性的意義上,說了三層意思。一是經濟建設在國家繁榮富強、人民生活幸福中的基礎性作用及其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所處的中心地位;二是從引導學生了解經濟生活的巨大變化、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等方面切入本課學習內容;三是從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進一步升華。可以看出,本課引言是描述性的。
第一框“造福人民的經濟制度”
該框共設兩目,即“感受身邊的變化”、“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經濟制度”。
第一目“感受身邊的變化”
這一目是活動導入。一滴水能夠折射出七彩陽光。楊媽媽和她的女兒所記賬本的變化,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改革開放前后我國人民生活的變化。由此生活情景入手,直接引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開啟下文。
我國經濟建設巨大成就的取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過程,與我國經濟建設“三步走”發展戰略目標逐步實現的過程是一致的。那么,什么是“三步走”發展戰略?這一發展戰略是怎樣豐富和發展的?這一發展戰略進展到什么情況?教材分別作了說明。
87“三步走”戰略目標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大體分三步走。這三步走的第一步是從1981年到1990年,國民生產總值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第二步,到20世紀末,國民生產總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可以看出,這三步是相互銜接的,第一步為第二步打基礎,第二步為第三步作準備,步步前進,最終實現三步戰略目標。從目標追求來看,包括國民生產總值和人民的日常生活兩個維度;從起點來看,目標不是太高,第一步奮斗xx年,是為了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實現了第三步目標,人民生活會比較富裕,能夠基本實現現代化。這說明,在我國改善人民的生活、實現現代化不可能急于求成,而需要經過長期的艱苦努力。其所以如此,是因為我國生產力水平、教育科學文化水平還比較低,人口素質還不太高,人口眾多等現實國國情決定的。這也就是說,“三步走”發展戰略的確立及其實現是立足于中國國情的。
鄧小平提出的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經歷了一個從醞釀到形成、逐步成熟和完善的過程。關于這一點,教材除了在相關鏈接中點了一句之外,還介紹了“兩個1xx年”的目標。從“三步走”戰略目標來看,第一步、第二步的時間跨度都是xx年,第三步的時間跨度是50年。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的不斷發展,黨的xx大已對xx年、2020年和建國1xx年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任務作出大體部署,即新世紀的第一個xx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xx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寬裕,形成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再經過xx年的努力,到建黨1xx年時,使國民經濟更加發展,各項制度更加完善;到本世紀中葉建國1xx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黨的十六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在新世紀新階段,要用大體20年時間,全面建設一個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經過這樣一個階段的建設,再繼續奮斗幾十年,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