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思想品德全冊導學案3(人教版)
第一框“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該框共有兩個目,即“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和“中心環節和基礎工程”。
第一目“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在生活中我們可能遇到這樣一些行為:
上公交車時你推我搡,互不相讓;
遇到困難向人求助時,無人理睬;
個別人在網絡聊天室里肆意謾罵他人;
有人在公共場合因為一點小事而大吵大鬧;
……
你是否遭遇過上述經歷?當時的感受如何?
首先是活動導入。活動中的四個具體情景都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碰到過的,類似的情景還有不少。讓學生置身于這種現實情境之中并進行思考,啟發學生體會到良好的道德、健康向上的文化對于一個人、一個單位、一個地區、一個社會全面發展所具有的重要意義。那種富口袋、窮腦袋,只重物質文明而忽視精神文明的做法都是片面的,不利于個人和社會的全面、協調發展,這也就是教材中所說的:“物質上不能貧窮,精神上也不能貧窮。只有物質和精神都富有,才能全面發展。” 社會主義社會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者協調發展的社會。
97三大文明協調發展
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互為條件、互為目的、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關系。人類文明是一個整體,包括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個方面。人類文明的發展和進步,是“三個文明”有機結合、共同作用的結果,偏離其中任何一個方面,都會使社會發展出現曲折甚至倒退。物質文明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發展提供物質基礎,只有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才能為民主政治、精神文明發展提供充足的物質條件;政治文明為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的發展提供政治保證和法律保障,只有不斷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才能獲得不斷完善的政治制度支持和安定團結的政治環境;精神文明為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發展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只有大力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和教育、科學、文化建設,才能保證經濟建設、民主政治發展的正確方向,并充分利用精神文明創造的思想、文化、科技、教育等成果。社會主義社會是全面發展、全面進步的社會,黨的xx大從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高度,提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并強調“不斷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xx年3月14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明確規定:“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這就從根本大法的高度,肯定了“三個文明”建設的戰略地位,為“三個文明”的協調發展提供了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長期性的憲法保障。應該說明的是,這個相關鏈接的內容,并不要求學生掌握,而是為了幫助他們“全面了解”“三個文明”的關系,也有利于他們從宏觀上把握全書的內容,請教師不要過于展開,但可以從其內在邏輯上引導學生加深理解。
在全面了解“三個文明”辯證關系的基礎上,教材從重要目標和重要保證兩個方面講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地位。這一層意思也是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大力發展先進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這一觀點的說明。接著,講了先進文化的概念,即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這也是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黨的xx大報告在論述文化建設和文化體制改革時,突出強調了牢牢把握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