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世家》譯文
《孔子世家》節選 | 2003/04/20 |
| ||||||||
|
| |||||||
[6/10] | ||||||||
秋季,季桓子病重,坐在輦車上望見魯都的城墻,深深地嘆息道:“昔日這個國家將要振興了,因為我得罪了孔子,所以不興旺了。”回頭對他的繼承人季康子說:“我如果死了,你必定為魯國之相;你擔任魯國之相的話,必須召請仲尼。”幾天后,季桓子去世,季康子繼位。季桓子安葬完畢,季康子打算召請孔子,大夫公之魚說:“往日我們的先君任用孔子有始無終,結果被諸侯所嗤笑。如今又要起用他,不能有始有終,這就會再次被諸侯所嗤笑。”季康子說:“那召請誰可以呢?”公之魚說:“一定要召請冉求。”于是派出使者召請冉求。冉求將要上路,孔子說:“魯人來召冉求,不是小用你,將要大用你啊。”這一天,孔子說:“回去吧!回去吧!我家鄉的小子志向遠大,文采斐然而有章法,我不知道調教他們的辦法了。”子贛知道孔子心想回去,他去送冉求起程,趁機告誡說:“倘若任用你,就千定要招聘孔子。” |
秋,季桓子病,輦而見魯城,喟然嘆曰:“昔此國幾興矣,以吾獲罪于孔子,故不興也。”顧謂其嗣康子曰:“我即死,若必相魯;相魯,必召仲尼。”后數日,桓子卒,康子代立。已葬,欲召仲尼。公之魚曰:“昔吾先君用之不終,終為諸侯笑。今又用之,不能終,是再為諸侯笑。”康子曰:“則誰召而可?”曰:“必招冉求。”于是使使召冉求。冉求將行,孔子曰:“魯人召求,非小用之,將大用之也。”是日,孔子曰:“歸乎歸乎!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吾不知所以裁之。”子贛知孔子思歸,送冉求,因誡曰“即用,以孔子為招”云。 | |||||||
冉求離開陳國后,第二年,孔子從陳國遷居蔡國。蔡昭公準備前往吳國,是吳王召他去的。以前蔡昭公欺騙他的大臣遷居州來,這之后又準備前往吳國,大夫們害怕再次遷都,大夫公孫翩用箭射殺了蔡昭公。楚軍侵犯蔡國。秋季,齊景公去世。 |
冉求既去,明年,孔子自陳遷于蔡。蔡昭公將如吳,吳召之也。前,昭公欺其臣遷州來,后將往,大夫懼復遷,公孫翩射殺昭公。楚侵蔡。秋,齊景公卒。 | |||||||
第二年,孔子從蔡國前往楚國葉縣。葉公詢問為政之道,孔子說:“為政之道在于招徠遠方賢人而安撫身邊百姓。”有一天,葉公向子路問孔子的為人,子路沒作回答。孔子聽說此事,說:“仲由,你為什么不回答說‘他為人呀,學習道理不感疲倦,教誨別人不覺厭煩,發奮努力廢寢忘食,樂于此道而忘卻了憂愁,不知衰老將要到來’。” |
明年,孔子自蔡如葉。葉公問政,孔子曰:“政在來遠附邇。”他日,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孔子聞之,曰:“由,爾何不對曰‘其為人也,學道不倦,誨人不厭,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 |||||||
孔子離開葉縣,返回到蔡國。長沮、桀溺兩人在路邊并肩耕田,孔子認為他們是隱士,派子路向他們詢問渡口。長沮說:“那個手中拿著韁繩的人是誰?”子路說:“是孔丘。”長沮說:“是魯國的孔丘嗎?”子路說,“是。”長沮說:“這個人就知道渡口呀!”桀溺對子路說:“你是誰?”子路說:“是仲由。”桀溺說:“你,是孔丘的門徒嗎?”子路說,“是。”桀溺說:“渾渾噩噩,天下到處是這樣啊,有誰來改變這世道呢?況且與其跟從躲避惡人的士子,哪里比得上跟從避開整個世道的士子呢!”兩人說完仍然耕作不止。子路把他們的話告訴孔于,孔子惆悵地說:“鳥獸不可與之同流合群。天下有道的話,我就不必參與改變這世道了。” |
去葉,反于蔡。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以為隱者,使子路問津焉。長沮曰:“彼執輿者為誰?”子路曰:“為孔丘。”曰:“是魯孔丘與?”曰:“然。” 曰:“是知津矣。”桀溺謂子路曰:“子為誰?”曰:“為仲由。”曰:“子,孔丘之徒與?”曰:“然。”桀溺曰:“悠悠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且與其從辟人之士,豈若從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輟。子路以告孔子,孔子憮然曰:“鳥獸不可與同群。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 |||||||
有一天,子路行走,遇到一位肩扛蓧的老人,問:“你看到我的老師了嗎?”老人說:“四肢不勞動,五谷分不清,誰是你的老師!”老人把他的拐杖豎置在一邊而耘除田中的雜草。子路把老人的話告訴孔子,孔子說:“是個隱士啊。”子路再次前往,老人已經不在了。 |
他日,子路行,遇荷蓧丈人,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孰為夫子!”植其杖而蕓。子路以告,孔子曰:“隱者也。”復往,則亡。 | |||||||
孔子遷居到蔡國的第三年,吳國軍隊攻伐陳國。楚國出兵援救陳國,駐扎在城父。聽說孔子在陳國、蔡國之間,楚昭王派人聘請孔子。孔子準備前往拜見回禮,陳國、蔡國的大夫謀劃說:“孔子是個賢人,他所譏刺抨擊的都切中諸侯的弊病。如今他長久滯留在陳國、蔡國之間,眾大夫所作所為都違反仲尼的心意。如今楚國,是大國,派人前來聘請孔子,倘若孔子在楚國起用,我們這些在陳國、蔡國主事的大夫就危儉了。”于是就共同調發役徒將孔子圍困在野外。孔子沒法行路,斷絕了糧食。隨從的弟子疲憊不堪,餓得站不起來。但孔子仍講習誦讀,演奏歌唱,傳授詩書禮樂毫不間斷。子路生氣,來見孔子說:“君子也有窮困嗎?”孔子說:“君子能固守窮困而不動搖,小人窮困就胡作非為了。” |
孔子遷于蔡三歲,吳伐陳。楚救陳,軍于城父。聞孔子在陳、蔡之間,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將往拜禮,陳、蔡大夫謀曰:“孔子賢者,所刺譏皆中諸侯之疾。今者久留陳、蔡之間,諸大夫所設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國也,來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則陳、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與發徒役圍孔子于野。不得行,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孔子講誦弦歌不衰。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孔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 |||||||
[6/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