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世家》譯文
《孔子世家》節選 | 2003/04/20 |
| ||||||||
|
| |||||||
[9/10] | ||||||||
古代留傳下來的《詩》有三干多篇,等到孔子整理的時候,刪去其中重復的,選取可以在禮節儀式中使用的,往上采集歌頌商人始祖契、周人始祖后稷的詩篇,中間搜羅敘述殷朝、周朝盛世的詩篇,往下包括記錄周幽王、周厲王時禮樂殘缺情景的詩篇。《詩經》書從描寫男女關系的詩篇開始,所以說:“《關雎》為《國風》的第一篇,《鹿鳴》為《小雅》的第一篇,《文王》為《大雅》的第一篇,《清廟》為《頌》的第一篇。”三百零五篇詩,孔子都用琴瑟伴奏而一一歌唱過,以求符合《韶》、《武》、《雅》、《頌》的音律。禮儀、音樂從此又可得到而稱述記錄,以此具備了王道的禮樂制度,編成了《禮》、《樂》、《書》、《詩》、《易》、《春秋》六經。 |
古者《詩》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禮義,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厲之缺,始于衽席,故曰“《關雎》之亂以為《風》始,《鹿鳴》為《小雅》始,《文王》為《大雅》始,《清廟》為《頌》始”。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頌》之音。禮樂自此可得而述,以備王道,成六藝。 | |||||||
孔子晚年喜好研究《周易》,編撰《彖辭》、《系辭》、《象辭》、《說卦》、《文言》等解說《周易》的《易傳》,孔子反復閱讀《周易》,以致編連簡冊的繩子多次斷開。他說:“再給我幾年時間,像這樣的話,我對炙周易》就能融會貫通了。” |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說卦》《文言》。讀《易》,韋編三絕。曰:“假我數年,若是,我于《易》則彬彬矣。” | |||||||
孔子用《詩》、《書》、《禮》、《樂》進行教授,弟子大約有三千,其中一人兼通六經的有七十二人。像顏濁鄒之流的門徒,略微接受過學業的就更加眾多了。 |
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如顏濁鄒之徒,頗受業者甚眾。 | |||||||
孔子設立四種教學內容:文獻,行為,忠恕,信用。戒絕四種陋習:不隨意猜測,不固執己見,不孤陋寡聞,不突出自己,他所謹慎對待的有:齋戒,戰爭,疾病。孔子對自己很少講到利益、命運和仁德。對弟子不到為渴求知識而急得不知如何是好的地步就不去啟發,不能舉一反三,便不再教他。 |
孔子以四教:文,行,忠,信。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所慎:齊,戰,疾。子罕言利與命與仁。不憤不啟,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弗復也。 | |||||||
孔子說:“不行了不行了,君子痛恨活了一輩子而名聲不被人們稱道。我的主張不能實行了,我用什么將自己顯現給后人呢?”于是利用魯國史官的記載撰作《春秋》,上溯至魯隱公,下訖于魯哀公十四年,包括十二位君主。以魯國為中心,以周王室為親承的前朝,以殷代為隔朝的散舊,將道統貫穿于三代。簡約精煉其中的文辭而意旨博大恢弘。所以吳國;楚國的君主自稱為王,但《春秋》貶稱他們為“子”;晉文公在踐土的盟會實際上是他召來周天于,但《春秋》避諱此事寫作“天王狩于河陽”;推衍這類《春秋》筆法來繩正當時的世道。《春秋》中褒貶的大義,后代有王者興起的話,就能推廣開來。《春秋》大義實行之后,那么天下的亂臣賊子便都害怕了。 |
子曰:“弗乎弗乎,君子病沒世而名不稱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見于后世哉?”乃因史記作《春秋》,上至隱公,下訖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據魯,親周,故殷,運之三代。約其文辭而指博。故吳、楚之君自稱王,而《春秋》貶之曰“子”;踐土之會實召周天子,而《春秋》諱之曰“天王狩于河陽”:推此類以繩當世。貶損之義,后有王者舉而開之。《春秋》之義行,則天下亂臣賊子懼焉。 | |||||||
孔子在司寇職位上審理訴訟案件時,判詞有可以和別人相同處,就不獨自決斷。至于撰作《春秋》,他認為該寫的就寫,該刪的就刪,即使是子夏之流的高足弟子也不能改動一字一句。弟子們聽受《春秋》時,孔子說:“后代了解我的憑這部《春秋》,而怪罪我的也憑這部《春秋》。” |
孔子在位聽訟,文辭有可與人共者,弗獨有也。至于為《春秋》,筆則筆,削則削,子夏之徒不能贊一辭。弟子受《春秋》,孔子曰:“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 | |||||||
[9/10] | ||||||||
《孔子世家》節選 | 2003/04/20 |
| ||||||||
|
| |||||||
[10/10] | ||||||||
孔子病重,子貢請求見面。孔子正拄著手杖在門口閑逛,說:“賜,你來得為什么這樣遲啊?”孔子因此嘆息,歌唱道:“泰山在崩潰啊!棟梁在折斷啊!哲人在死亡啊!”接著潸然淚下。此后第七天孔子去世。 |
孔子病,子貢請見。孔子方負杖逍遙于門,曰:“賜,汝來何其晚也?”孔子因嘆,歌曰:“太山壞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后七日卒。 | |||||||
孔子享年七十三歲,于魯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日去世。 |
孔子年七十三,以魯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 |||||||
太史公說:《詩經》有這樣的話:“巍峨的高山令人仰望,寬闊的大路讓人行走。”盡管我不能回到孔子的時代,然而內心非常向往。我閱讀孔氏的書籍,可以想見到他的為人。去到魯地,觀看仲尼的宗廟廳堂、車輛服裝、禮樂器物,儒生們按時在孔子故居演習禮儀,我流連忘返以至留在那里無法離去。天下從君王直至賢人,是很多很多了,生前都榮耀一時,死后也就完。孔子是個平民,傳世十幾代,學者尊祟他。上起天子王侯,中原凡是講習六經的都要以孔夫子為標準來判斷是非,孔子可說是至高無上的圣人了! |
太史公曰:《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鄉往之。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適魯,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禮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賢人眾矣,當時則榮,沒則已焉。孔子布衣,傳十余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于夫子,可謂至圣矣! | |||||||
[10/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