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乘法和加法(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2、引導學生談話。 3、演示課件,讓學生發現問題。 4、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運算方法來進行運算,然后導入新的計算方法。 5、教師要說你明學習的知識。 二.1、深入學生中及時了解預習反饋,掌握學情。 2、根據學情,重點指導或強調。 3、對學生有積極的表現,有創意有深度的問題給予表揚和鼓勵。 1. 同位互相說一說,再指名學生舉例說明。 2. 學生交流。 3. 匯報自己的發現引入新課的知識。 4. 搶算,進行搶答。 5. 梳理知識,爭強能力。先思考,再討論,分析、概括。 從學生喜歡的口算開始引入,迅速喚起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學生一上課就馬上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和探究新知的欲望。 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把學生的作品作為教學素材,更易激發學生的興趣;并給足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小組合作,自主探索新的解決方法。 通過自己舉例,學生更能容易的消化新學的知識。 活動設計突出了層次行、多樣性和趣味性。 課后練習精編 解決問題 1、一個筆記本8元,一支鋼筆13元。小莉買了9個筆記本和一支鋼筆,一共花了多少錢? 2、一個籃球7元,一個羽毛球4元。小明買了一個籃球和7個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錢? 3、足球9元一個,小軍拿了100元買了7個足球,應找回多少錢? 4、小熊:爸爸,媽媽和我都掰了9個玉米 熊弟弟:我掰了6個 熊媽媽:我們一共掰了多少個玉米? 5、兔姐姐:我們種了5行蘿卜,每行9個。 兔哥哥:我們準備送給鄰居兔奶奶15個蘿卜。 兔弟弟:還剩多少個蘿卜? 6、動物園的門票兒童票每張5元,成人票每張8元,小明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動物園玩,用20元錢買票夠嗎? 教學反思 本節課在組織教學活動中,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在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學的輕松、扎實、愉快,收到了良好的學習效果。 一、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 教材是知識的載體,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依據。本節課我在尊重教材的前提下,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把教材上離我們較遠的素材變為學生非常熟悉的圖片出現,學生果然興致極高,立即積極的投入到學習中,使本課的教學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在探究新知的環節中,我創造性地把學生的作品作為教學素材,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生親生經歷了知識的全過程,即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發展了學生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