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中體驗,交流中升華————《方向與位置——東南西北》案例
3、學科整合——多角度感知、體驗。
開展愉快教學是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途徑之一。愉快教學的核心是喚起學生對學習、對知識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要如何開展呢?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多學科整合的優勢,將數學、音樂和體育學科融合在一起。在活動1中,用歌聲和舞蹈的活動,吸引孩子們的興趣;活動2,結合教學內容,進行“聽口令”訓練,在整理隊伍中,滲透方向意識;本校是英語教學特色校,一年級就開設了英語課,因此,在教學中,我與學生之間使用簡單的英語對話,如:“good! well done!yes,no ……”。多學科的教學整合,使之成為一節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新理念的課。
4、注重效益——落實教學目標。
《方向與位置—東南西北》這節課的設計就在于讓學生在開放、綜合、活動的教學氛圍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在民主、平等、寬松的環境中交流。
讓學生有所得:能根據生活經驗辨認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給定一個方向能辨認其他三個方向,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方向,知道地圖上的方向;
讓學生有所用:活動4,貼花草。讓學生將知識應用于實踐中,豐富對現實空間的認識,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讓學生有所思:把繁雜的作業,變成實踐活動,學生對知識的應用不僅僅只局限于課堂,還可以延伸到課外;
讓學生有所感:新穎的教學設計,很容易把學生帶入學習的情境,在情境中體驗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在應用中感受成功學習數學的喜悅,在交流中學會與人合作,在合作中迸發新的“靈感”。一節有活力、有魅力的數學課,是與生活實際相聯系的,是與其他學科相關聯的,是與生活情境相鏈接的,也只有這樣,才能發揮教學的魅力,讓學生樂于在活動中體驗,勤于在交流中創新。
七、進一步討論的問題。
1、學生在上課時,自己想出了許多找方向的方法,這些方法要如何處理?如何優化?在這節課中,是否一定要學生總結出在實際生活中統一的辨認方向的方法,還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自由選擇判斷的方法?
2、學生在小組操作時,出現問題,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往往聽命于學習成績好的同學,他們認為這些同學講的就是對的,所以有了想法也不敢說、不愿說,他們在小組中真正發言的機會很少,如何改善這種狀況呢?
3、本節課我把課堂的“主陣地”搬到了操場上,給了學生更廣泛的學習空間,這是一個新的嘗試。但是,在若大的操場上教學,在組織學生進行活動時,存在一定難度,用什么樣的教學方式或手段才能做到收放自如?如何把握這個度呢?什么樣的課更適合放在室外教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