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乘法 教案2
課后反思1:
1、由于學生是初次認識乘法,因此很難體會到乘法計算的簡便。如果在教學中輕描淡寫地一筆帶過,在學生的頭腦中也就如流行般轉瞬即逝,不會有強烈的感受。在教學中,我們通過對電腦一例的拓展提問,使得學生強烈感受到乘法算式的簡便,也初步感受到學習乘法的必要性。
2、在教學中,我發現有部分學生多乘法結果的由來比較混淆,有的同學甚至會把4乘2算成4加2,因此教師在處理這部分教學時,要引導學生考慮加法算式2+2+2+2=8,為了簡便,我們把這樣的4個2相加表示成乘法4乘2或2乘4,其加法和乘法的計算結果是一樣的。
課后反思2:
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覺得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收獲:
(1)在具體情境中認識“幾個幾”。首先組織學生按群數出雞和兔的數量,列出連加算式,對幾個相同數連加有初步的感性認識;再讓學生人人動手操作圓片,將剛剛形成的感性認識加工成表象,在親自操作中體驗幾個幾;然后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花片,分別列式求數量,在比較中進一步理解幾個幾的實際含義。教學中,學生通過看圖數數 操作體驗 比較感知,在鮮活的具體情景中初步建立起“幾個幾”的表象。
(2)在現實問題中引入乘法。通過解決“一共有多少臺電腦”這個實際問題,在數數、連加等方法后,自然引出乘法,讓學生了解乘法產生的背景。至于乘法各部分名稱、讀寫方法等數學事實,讓學生通過看書自學和交流來解決。數學概念的教學容易陷入枯燥灌輸的泥潭,只有賦予抽象概念一實際含義,并發揮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和學習方法基礎,通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形成“學習共同體”,培養學習興趣和合作意識與共享精神。
(3)在強烈反差中感知求幾個幾用乘法寫比較簡便。由于學生是初次認識乘法,再加上未系統學習乘法口訣,學生暫時尚不能體驗乘法計算的簡便。教學時通過創設對比強烈的情境,從“4個2”到“8個2”,再到“100各個2”,讓學生實際列式并數一數、寫一寫,讓學生在具體的數和寫的過程中體會到求幾個幾是多少,有時用乘法寫算式比較簡便,為今后進一步感受學習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礎。
課后反思3:
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以學生的數學現實作為學習起點,激活學生認知結構中對連加的已有認識,并突出相同數的連加,為認識乘法含義造就生長點。課中通過學生動手操作,進一步理解“幾個幾相加”,再通過增加電腦的臺數,來列加法算式,讓其體會出“比較麻煩”從而引出對于“幾個幾”相加我們可以用“乘法”來計算,進一步完善對乘法的認識。
課中參插的練習讓學生從直觀中體會乘法的含義,引導學生根據加法算式的和推得乘法算式的積,進一步溝通加法和乘法的內在聯系。
讓學生從復習舊知識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從而產生解決新問題的沖動或愿望,繼而探索新方法的過程,就是一個探索學習的過程。(本課一開始讓學生在練習連加的時候發現有些算式的加數是相同的,從而引入“幾個幾”的概念。繼而把幾個幾寫成加法算式的過程中發現個數多寫成加法就比較麻煩,從而產生用新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的欲望。即進入了新課的學習。
新課程要求孩子能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本課乘法的出現是在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作為一種迫切的需要出現的,因此也就成為了孩子的一種內需,而學習乘法的過程對孩子來說是主動的,積極的。教學中孩子從圖到加法算式,再到乘法算式,又從乘法算式追溯到加法甚至圖,同時用自己的語言來進行表述,就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探究的過程,就是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