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以內數的認識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是萬以內數的認識,數的概念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基礎,學生已經學習了1000以內數的認識,本課將認數的范圍擴展到萬以內。在這一階段,學生將認識更大的自然數。它不僅是大數計算的基礎,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必須讓學生切實學好。新課標也指出要在教學中感受數的意義,體會數用來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數感。因此這部分教材是小學生開始學習數學的最基礎的課題之一。在這一階段給學生打好基礎,對進一步學習數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千以內數的讀寫”,基本上已經掌握了數的讀寫法則,同時對數位也有了初步的了解。根據知識的遷移,學生對于萬以內數的讀寫,基本上能自主掌握。鑒于學生學習的情況,在教學讀、寫法的過程中,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得出結論。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讓學生經歷操作實踐和聯系實際的活動,體驗數的發展,認識計數單位“千”,初步理解千以內數的實際含義,能準確地說出千位、百位、十位、個位的數位順序,了解千以內數的組成,初步理解相鄰計數單位間的十進制關系,能認、讀、寫千以內的數。
過程與方法目標
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大數的意義,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事物,用數的概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種現象的意識和能力,促進學生數感的發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增強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千以內數的組成、數的讀寫、相鄰數位之間的十進制關系,聯系實際,體驗“一千”,發展學生的數感。
難點
正確數出接近整十、整百數拐彎處的數,體會多位數中的數位意義以及相鄰數位之間的十進制關系。教學方法:引導,探索,獨立思考,小組合作,交流匯報等。 教學手段:運用現代的教學手段。教學準備:計數器,每人十個小方塊,教學掛圖。
教學策略與 設計說明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注明每個環節預設的時間)
一、 直接引入,板書課題
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萬以內數的認識。
講授新課,教學例4
師:首先我們來觀察一幅畫,南京長江大橋,它是長江上第一座由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雙層式鐵路、公路兩用橋梁。
師:這上面有兩個重要的數字,如何來讀,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
1、引導學生自學例4
出示課件中的小方塊:
(1)一個一個地數,引導學生說出10個一是十,共有10個;
(2)十個十個地數,引導學生說出10個十是百,共有100個;
(3)一百個一百個地數,引導學生說出10個百是一千,共有1000個;
(4)一千個一千個地數,引導學生說出10個一千是一萬,共有10000個。
師: “萬”也是一個計數單位,它和千是相鄰的計數單位,千位在左起第四位,萬位在左起第五位。
2、用計數器從一千撥到一萬
(1)請學生指出計數器上的千位、萬位。
(2)教師撥一千,學生數一千,直到撥10個一千,學生數一萬。
師:當我們撥到九千時,應該先把9退后,向前一位進1
3、引導學生自己編出“數位順序表”
(1)大家回想一下,我們總共學了多少個計數單位:(5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