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上《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教案(人教版)
教學內容:新課標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11頁例3,“做一做”及練習二3~6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初步理解掌握筆算兩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計算兩位數的進位加法。
(2).初步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2.過程與方法
經歷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的計算方法的形成過程,體驗由具體到抽象的數學思想和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解決實際問題的同時學習數學,讓學生感悟學習數學的價值,培養學生的數學情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比較熟練地計算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體驗算法的多樣化。
難點:使學生理解并掌握進位的方法。
教具、學具以及課件準備:
課件、小棒、課本8頁主題圖,例3主題圖
教學方法:
教法:談話、指導相結合法
學法:自主探究法
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設計: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出示第8頁主題圖)二年級四個班的同學們準備去參觀博物館,每輛車準成70人。
師:下面發生了一件事,你們能幫忙解決嗎?仔細看!
(出示11 頁例3的二(1)班和二(3)班的乘車圖)
師:你知道發生了什么事嗎?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生:二(1)班和二(3)班想合乘一輛車,能坐下嗎?
師:怎么算?
生獨立思考并列式36+35= (板書算式)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情境圖,從而使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激發解決問題的興趣。)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先用小棒擺一擺。
師:在36根小棒下面放35根小棒怎么放?
生:上面10根一捆,3捆再有6根,下面10根一捆,3捆再有5根。(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擺好小棒)
師:將兩組小棒加起來,應先加什么?
生:6根和5根先相加是11根。
師:11根小棒能捆成一捆嗎?(能)怎么放?
(1)獨立思考。
(2)小組交流并匯報結果。
生:把11根小棒其中的10根捆起來(邊說邊放),把這1捆放在整捆處。
師:結果怎樣?
生:上面的3捆加下面的3捆是6捆,再加上剛才新捆的1捆就是7捆。和剩下的一捆合在一起是71根小棒。(多找幾名同學邊說邊擺,說過程)
2.用豎式算一算。
師:把剛才的動作(放在整捆處的1捆)在豎式上該怎么寫?
(1)學生根據擺小棒的過程,嘗試列出豎式。
(2)組織學生交流討論:個位上6加5得11,如何向十位進“1”?個位上怎樣寫?(演示從“小棒圖”過渡到下面的豎式圖。)
3.討論算法。
師:你發現今天我們學習的豎式計算與上節課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鞏固個位上相加滿十向十位進“1”的概念)(板書課題)
引導學生說出筆算兩位數加法要注意哪三條。(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1”。)
師:請大家翻到課本12頁,看看你總結的和課本上的是否一樣。(指導學生看課本)
(設計意圖:通過動手擺小棒,形象地在腦中建構豎式的形成過程,以“動作”為出發點把小棒十根一捆放在整捆處內化到豎式中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1”的概念更形象,便于理解掌握。)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完成課本11頁下面的“做一做”。兩名同學上臺板演,集體訂正時,要求說出“想”的過程。
2、完成練習二中的3~6題。
3、課本12頁下面的做一做。
師 :小紅跟爸爸去海洋館玩。你們從圖中能獲得哪些信息?能解決提出的問題嗎?
4、完成課本12頁“做一做”下面的思考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