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以內數(shù)的加減法(二)-
第2課時 一、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上節(jié)課咱們了解到貓頭鷹一家捉老鼠的情況,大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學習了整百數(shù)減三位數(shù)的知識。其實這里面還藏著加法問題,你能快快找出來嗎?二、探求新知 1、師:請同學們直接用算式表示出來。學生提出問題:貓頭鷹媽媽和孩子一共捉了多少只? 288+116 貓頭鷹媽媽和爸爸一共捉了多少只?300+288 貓頭鷹媽媽和孩子一共捉了多少只?300+116(后面兩個問題在計算時不需要進位,所以學生提出來時教師直接引導學生口算。) 2、師:如果把第一個問題改成:貓頭鷹媽媽和孩子大約一共捉了多少只?你想怎樣算?學生可能會回答: ※:我估算:288≈300,116≈100,所以288+116≈400(只) ※:因為問“大約一共捉了多少只?”所以要來估算。
…… 3、師:今天我們這節(jié)課主要來學習三位數(shù)加三位數(shù)的估算。 三、鞏固練習。 1、自主練習第5題。下面是海寧小學去年幾種物品的使用情況。
笤帚
拖把
紙張
上半年
132把
106把
483令
下半年
128把
143把
408令
(1) 去年大約用了多少把笤帚?(2) 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去年大約用了多少把拖把?去年大約用了多少令紙張? …… 講完例題后直接做這個練習,起到鞏固的作用,引導學生利用估算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自主練習3:火眼金睛辯對錯。要求學生先獨立改正,再說一說錯誤的原因。課堂教學時,可根據(jù)學生這幾天學習的實際情況,一些出錯比較多的題讓學生改一改。如: 以后在計算連續(xù)進、退位加減法豎式時應該注意什么?自主練習4:師:誰能編一個數(shù)學小故事?(引導學生把看到的進行簡單整理、聯(lián)系)星期天,小明和爸爸去書城買書,付錢的時候看到屏幕上顯示價格為169元,結果爸爸付了200元錢,應該找回多少元錢?學生獨立完成,并指名全班交流。(注意提醒學生寫上單位名稱)自主練習5:在做練習時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進行估計,并對學生采用的方法給予評價。自主練習6:這道題主要考察學生的估算能力。課堂上以游戲的形式開展活動,教師提前制作好若干張漂亮的卡片并寫上算式,學生選擇一個數(shù),踩比600大的或是比500小的,通過估算,比比看誰能一下全部“踩”對。在原題的基礎上再增加一些:521-198 700-387 189+210 206+330 自主練習7:對于動物的知識學生比較感興趣,練習時先讓學生說說袋鼠、企鵝和鴕鳥的奔跑速度,然后提出數(shù)學問題,并加以解決。如:鴕鳥每分鐘比袋鼠多跑多少千米?980-725=155(米)鴕鳥每分鐘比企鵝多跑多少千米?980-473=503(米)師:你還知道哪些動物每分鐘跑多少米?(獵豹每分鐘大約是1680米)自主練習8:第二種和第三種:150+75=225(張)102+82=184(元)只買第三種:75+75+75=225(張) 82+82+82=246(元) 這個信息圖中的信息比較多,學生在思考時既要考慮到光盤架是否夠用,還要想到要經(jīng)濟實惠,不一定最便宜的方案就是最好的,只要學生說的有道理,教師都要給予肯定。通過這道題的練習,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數(shù)學與周圍生活的聯(lián)系。自主練習9 下面是王月和張強的識字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