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前的氣球教案
一、設計理念以小學生形象觀察長于抽象演繹,情感體驗強于邏輯分析、想象再現優于推理歸納的認知特點為設計依據,強調語文生活化,生活化語文,在教學中以教師勾勒出“病-沒意思-有意思”的基本探究路線,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感知,在感知中想象,在想象中領悟,在領悟中體驗,在體驗中表達的學習思路,培養學生的語感及獲得人文性的滋養,達到本課確立的教學目的。
二、教學目的:
1、掌握部分生字的字形,并學會書寫運用部分生字。
2、了解課文主要內容,流利并有感情的讀通,讀懂課文。進一步鞏固“助人為樂”這一人文概念的具體生活意識。
3、以語言訓練中遷移手段,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學生個性化的想象能力以及表達能力。
二、教學關鍵:(教學目標二、三)
三、教學時間及重點:兩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重點為在閱讀指導中獲取語言能力的學習空間,達到人文滋養的相關目標。
第二課時重點為字形書寫指導及課文拓展性閱讀和口語交際活動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確立基點,接觸文本
1、談話引入:在本單元的導入語上,老師讀到了這樣一個詞語:“需要”。(板書)昨天上午,就這個詞語,我們進行了談話。同學們說的都非常好。現在,老師出幾個句子來考考大家。
2、投影出示:
餓了,我們需要( )
渴了,我們需要( )
累了,我們需要( )
病了,我們需要( )
3、交流引導
教學提示:a、注意對學生的口語表達做相關整理,培養學生把話說完整的表達習慣。b、病了,我們需要什么。如果學生可以答出觸及“關懷”的內容,就順承引入下一環節,如果只回答醫生、治療等一般答案,則作為設疑引導。
4、板書課題。學生讀文
在學生讀課文之前,指名部分學生說說該怎么讀課文,根據學生回答,進行學習方法的培養。如:
1、初讀應學會不出聲讀,邊讀邊想課文寫了什么。碰上不認識的字,畫圈。
2、對照下面拼音,把生字讀認識。
3、大聲讀課文,把課文讀流利,讀通順。
二、熟悉字詞、排除障礙
1、認生字(投影顯示)
教學注意:1、分解讀字,讀拼音再讀字。2、指名不同層次學生讀。優秀范讀,差生試讀(可以讓他們自己說說可以讀哪幾個字,哪幾個字不認識),中等生正音。3、說字記字。a說自己記憶的方法,說發現的規律,說自己想起的知識(相近字,組詞,反近詞語,造句子)
2、找詞語(投影顯示)
可愛的 搖搖擺擺 呆呆地
在課文中找出最想象的詞語:可愛的(逗人的),搖搖擺擺(嘰嘰喳喳) 呆呆地(靜靜地)。
教學注意:不涉及語法知識,只要求學生在表面組成形式上進行分辨組合。
過渡:引入“病”。在課文中找出相關詞語
三、感知內容,體驗語言,
1、由“病”引入故事:
1、交流話題:“病了”“病床”“傳染病”
2、在引導學生讀中明確“傳染病”的概念。并為體會“沒意思”鋪墊基礎。
3、指名讀課文第二段,體會“沒意思”
教師通過點評語言來幫助學生體驗“沒意思”的具體象征。如:
我從你讀的聲音很輕,感覺到一種擔心......
我從你突出了“靜靜地”“呆呆地”感覺到他很孤單
4、投影出示:
背景畫面:柯利亞躺在病床上很苦惱。
出示填空:一()天空 一()樓房 一()窗戶
5、引導想象,體悟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