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水洼里的小魚》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選擇ab兩句話是因為:“a”句中生字特別多,既有會認字,又有會寫字,可以在讀通這個句子的過程中隨文識字,寫字。“b”句稍長,對于中差生朗讀可能會有難度。
三、創設情境,精讀感悟
1.根據上面學生的回答,再次出示最初定格的畫面,并出示內容:它們被困在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被困的小魚,也許有幾百條,甚至有幾千條。用不了多久,淺水洼里的水就會被沙粒吸干,被太陽蒸干。這些小魚都會干死。
(1)個別讀,你為什么這樣讀。(“用不了多久”讀出焦急又憐惜。)
(2)自由讀,你又知道了什么?
(3)你能把你的體會通過朗讀告訴大家嗎?
2.再次指導朗讀。課件演示:太陽漸漸出來了,沙子也慢慢變干,吸水了,水洼中的水慢慢地變淺,魚兒在里面垂死掙扎,最后面臨死亡。
(1)再讀讀這段話,你一定會讀得更好。
(2)淺水洼里的水越來越少,越來越少,小魚兒,你們怎么了,你們在想什么,想說什么啊?(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
(3)個別讀。(讀出小魚的可憐,以及小朋友們的同情。)
設計意圖:把讀書放在首位,采用多種讀書形式,如自由讀、教師示范讀、學生個人讀、分角色讀、同桌合作讀。例如,在學習第一自然段時,先由學生自由讀,體會小魚的感受,利用淺水洼里的小魚這個特寫的畫面,借助課件中有的小魚喘著粗氣、有的在做最后的掙扎,有的已經奄奄一息,使學生感悟小魚的危險處境和小魚盼望獲救、渴望獲救的心情,結合具體情境再次體會小魚的感受,在直觀感受的過程中引導學生以文本信息為依據,聯系生活實際展開想象,在想象中進行語言文字的再創造,給予了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拉近學生與小魚的距離,有利于更真切地理解課文。落實讀的訓練目標,重視讀的實踐過程,使閱讀真正成為學生主動的個性化行為,并為理解下文做了孕伏。
四、創設懸念,適時小結
此時的你,就站在這些小魚身邊,面對這樣的情景,你會怎么想,怎么做呢?讓我們下節課再來討論。
五、板書設計
淺水洼里的小魚
蒸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描述,導入新知
師:小魚在大海里快樂、幸福地生活著。可是,有一天,大海漲潮了,小魚伴隨著潮水一起涌上了岸灘。不久,潮水退去了,有許多小魚卻留在了沙灘上的淺水洼里,再也回不了大海了。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淺水洼里的小魚》。
上節課我們知道了小魚留在了淺水洼里,你知道什么是淺水洼嗎?可以借助大屏幕中的圖片來說說看。再聯系一下生活實際,想一想淺水洼里的水怎樣?(淺水洼里的水又淺又少。)
設計意圖:激情描述,渲染氣氛,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借助圖片和學生的生活經驗,充分認識“淺水洼”,理解到位,體現了低年級學生了解詞語意思的特點。
水洼里的水越來越少,越來越少,小魚兒,你們怎么了,你們在想什么,想說什么啊?
生交流
二、領悟詞句,感情朗讀,情感升華
1.現在,我們學習課文,看看小男孩是怎么做的。先看第一自然段,讀了這段課文,你有什么感受?
(學生說感受:小魚很不快活,很慘,非常可憐,很難過……特別引導學生注意“可憐”這個詞。)
2.小朋友才讀了一遍課文,就有這么多感受,你們很會讀書。
設計意圖:讓學生讀第一自然段,說說初步感受,學生用不同的詞句表達出自己的感受,說明學生讀懂了課文,并體會出語言中所含著的情感,體現了自讀自悟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