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水洼里的小魚》教學設計
[教材解讀](一)教材特點
1. 教材位置
《淺水洼里的小魚》是人教實驗教材第三冊第七單元的第三篇課文,。本組共有五篇課文和一個語文園地,五篇課文分別是《識字7》《“紅領巾”真好》《清澈的湖水》《淺水洼里的小魚》《父親和鳥》,本單元的主題就是教育學生人與動物、人與自然應該和諧相處。
2、基本內容
本組導語告訴孩子們,大自然就像一幅美麗的圖畫,這幅畫要靠我們的雙手來共同描繪。《識字7》是一首拍手歌,不僅描繪了大小動物在自然界自由生活的美好情境,還告訴小朋友們,“人和動物是朋友,保護動物是大事。”四篇課文圍繞“環保”這一專題,選材新穎別致,貼近兒童生活:小朋友們清晨來到林中放鳥巢、插警示牌,樂得小鳥高唱“‘紅領巾’真好”;游船上,小女孩小潔寧可長時間地把面包紙攥在手里,也不愿弄臟那“清澈的湖水”;“淺水洼里的小魚”真該感謝那位善良執著的小男孩,是他將它們一條一條地扔回大海;“父親”和“鳥”是知音,通過看動靜、聞氣味,父親就能清楚地知道鳥兒的活動情況。“語文園地”中的“口語交際”和“展示臺”也安排了保護動物做鳥巢、講究衛生不亂扔垃圾的“說”“編”“做”的實踐活動。
教學本組教材,教師應采用靈活多樣的方式激發學生的童心童趣,調動學生的情感,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很自然地意識到人與動物、人與自然應該和諧相處,相融相依,從而使環保意識植根于學生的心靈。本組課文后面和“語文園地”中安排了讀詞語、形近字組詞、填寫詞語、詞語接龍、照樣子說句子、造句和背誦等一些基礎性的練習,要引導學生認真練習,以不斷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培養良好語感。
《淺水洼里的小魚》是一篇充滿人文關懷的文章,是課程改革強調人文精神的體現。教材前兩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講“我”在海邊散步時看見沙灘的淺水洼里有許多面臨困境的小魚,一個小男孩在認真地把小魚送回大海,后四段通過“我”和小男孩的對話展現了小男孩關愛生命,關愛弱者的感人精神。成百上千的小魚兒被海水送進了海灘上的淺水洼,多么可憐!而文中小男孩的行動卻令人肅然起敬。他將小魚兒一條一條地撿起來,用力扔向大海。他不是憑著一時的好奇在玩著一種游戲,而是在執著地完成一項使命。這么多的小魚,他是撿不完的,但他在盡力地撿著,扔著。在他眼里,一條小魚就是一個生命,撿一條小魚就是挽救了一個生命啊!讀了這篇課文,每個孩子也一定想加入這樣的行列;讀到這篇課文的每位老師和家長,腦海里也一定會蹦出八個字:“保護動物,珍惜生命!”
對重點句子的解讀:
(1)被困的小魚,也許有幾百條,甚至有幾千條。(當我讀到“幾百條、幾千條”“甚至”這些詞語時,仿佛看到了被困的小魚有很多很多,不計其數。)
(2)用不了多久,淺水洼里的水就會被沙粒吸干、被太陽蒸干。這些小魚都會干死。(被困的小魚生命受到威脅,生命岌岌可危,迫切需要有人來救它們。)
(3)“那你為什么還在撿?誰在乎呢?”(重點落在沒有人在乎小魚的生命,也沒有人在乎小男孩撿不撿魚,見了也沒有人表揚他,獎勵他,那他為什么還在揀?)
(4) “這條小魚在乎!還有這一條、這一條、這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