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水洼里的小魚》教學設計
“……”
“男孩一邊回答,一邊撿起一條魚扔進大海。”
(小魚在乎自己的生命,小男孩在乎小魚的生命,珍惜每一條小魚的生命。)
對詞語的理解:
(1)甚至:用在并列詞語最后一項之前,表示突出這一項,表示程度再進一步的意思。在文中,表示被困的小魚數量不只幾百條,而有幾千條之多。
(2)在乎:介意;放在心上(常用于否定式)。文中不同的人物所說的“在乎”表達不同的含義。
(3)“蒸”從字形特點來看,四點底猶如沙灘上的水蒸氣。四點底是由“火”字演變而來的。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理解不同語言環境中的不同含義。
2、引導學生體會小魚在淺水洼里的生命岌岌可危的感受和對小男孩珍惜生命的敬佩之情。
3、本課是以對話形式呈現的,引導學生讀好對話才能使學生對文本有所感悟。
教學難點:一學期來學生對話有所練習,但沒有教師的引導,沒有讀熟的基礎上很難將對話讀通順,更難讀出對話的語氣。
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講,他們在自讀中是能夠感受到小男孩的愛心、善良的。但受閱讀水平的限制,他們對于小男孩的執著精神和小男孩對每一個小生命的珍視與關懷往往領悟不深,很難與小男孩的情感達成共鳴。
2.思想感情
在短短的字里行間,“我”看著被困在淺水洼里的小魚,流露出對小魚生命的擔憂之情。小男孩頭也不抬的回答,不停地撿魚、扔魚這一舉動,也深深感動著我,只是小魚,僅僅是條小魚啊,他都如此在乎,更何況他在乎每一條小魚。這種善良、執著的精神,讓我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3.內涵
課文贊美了小男孩對生命的理解和關愛,進一步激發學生保護動物,珍惜生命的意識。
4.表達
(1)本文以對話的形式出現,雖然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但學生對于對話的練習還需要教師的引導。
(2)文中最后一段重復“這一次、這一次、這一次……”,結合省略號表達了小男孩不停的撿魚,在乎的每一條小魚的生命。
(3)很多詞語如:甚至、在乎、蒸等字詞,含義深刻,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表達不同的含義。
5.課后練習、泡泡語
文中的泡泡語是“看到小動物受傷了,你在乎嗎?你會怎么做?”意在:學生在學習完課文后,結合生活說一說如何保護小動物,珍惜生命。
課后題中的“讀讀想想”意圖同上,同時訓練學寫一句完整的話。。
6、課文有一幅插圖,展現的是“我”在一旁看“小男孩”撿魚、扔魚的場景,意圖使學生借助圖畫進入情境理解文本。
[學情分析]
1.知識能力方面
(1)二年級學生具備了借助拼音、熟字加減偏旁、形聲字等識字方法,基本掌握了本課生字的字音,但還沒有形成能力。“甚至”是卷舌音,發音較難。
(2)初讀這個故事感到非常感人,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講,他們在自讀中是能夠感受到小男孩的愛心、善良的。但受閱讀水平的限制,他們對于小男孩的執著精神和小男孩對每一個小生命的珍視與關懷往往領悟不深,很難與小男孩的情感達成共鳴。
(3)雖然本冊課文中有學生對話的練習,但沒有教師的引導,沒有讀熟的基礎上很難將對話讀通順,更難讀出對話的語氣。
2.學習方法方面
(1)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已經能夠借助各種識字方法自學生字,在平時訓練過程中,能夠用一兩句話表達內心的感受。
(2)從一年級開始,我就在每天的課堂教學中落實朱熹的讀書“三到”——眼到、口到、心到,學生有了一定的讀書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