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水洼里的小魚》說課
第二環節: 比賽激趣,鞏固識字
識字是低年級的教學重點,必須不斷地在教學中顯現,讓學生加強記憶。在這個環節中我采用抽卡識字、開火車比賽、書空等形式,通過豐富多彩的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來鞏固上一課時所學的7個生字。
第三環節:以讀促悟,深入學文
葉圣陶老先生說過:“語言文字的訓練最為重要的是語感。”同時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本環節的設置從二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出發,通過動畫、聲音等直觀的形式,讓學生利用多種形式的讀,在讀中悟、體會小魚的處境和小男孩的心情,主動探求對話的讀法。教學這一部分內容時,我分為五個步驟:
第一步:整體感知,引導發現
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在學習上主張“發現學習”,他認為:學習者在一定情境中,對學習材料的親身經驗和發現的過程,才是學習者最有價值的東西。
因此,整體閱讀課文時,我引導學生采用讀一讀、找一找、圈一圈的學習方法發現新知,找出作者“我”的兩個發現。
第二步:讀中感悟,再現情境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知識是一個建構的過程,必須突出學習者的主體作用,它認為兒童應該“通過與現實世界、材料以及其它兒童的相互作用來建構、修正和整合自己的觀點。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我是這樣來引導學生的:
1 . 播放淺水洼里的小魚的課件,示范閱讀第一自然段,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甚至”,讀到“甚至”時注意加重語氣,解釋甚至的意思,讀出淺水洼里小魚的“多”,引導學生用“甚至”這個詞語說話。
2、用多媒體課件出示重點句子“不用多久,淺水洼里的水就會被沙粒吸干,被太陽蒸干。這些小魚都會干死。”解說重點詞語“蒸干”,引導學生反復讀這句話,深入認識淺水洼的小魚“最后會干死”。為下文理解小男孩做好情感的鋪墊。
3、學習第二自然段,引導學生齊讀并找出小男孩撿起小魚扔回大海的句子和動詞“不停地”、“彎下”、“撿起”、“用力扔回”,點名讀、學生自愿讀這些重點的詞語和句子,讓學生在讀中體會小男孩撿魚動作的艱難和拯救小魚的著急心情。
第三步:運用方法,合作學習
新課標倡導從低年級開始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因此引導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對話的讀法和語氣,在小組內讀讀3至6自然段這些對話。學生發表意見后,我提出讓學生思考的問題:小男孩知道他撿不完成千上萬的小魚嗎?小男孩為什么還要撿呢?播放3至6自然段的示范閱讀,聽完讓學生再閱讀。
第四步:趣味對讀,感悟理解
新課標對一年級的閱讀有明確的要求: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去獲得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美。而豐富的表象是創造想象的必要條件。隨著課件展示出動物圖片,我設計讓學生看圖對讀課文、分角色讀、自由找伙伴讀等形式,一邊讀一邊思考,在“看”和“讀”中啟發學生的思考,進一步強化學生的感悟理解,從而體驗閱讀的樂趣,探究小男孩撿小魚的原因。
第五步:重點誦讀,加深理解
指導學生反復閱讀“這條小魚在乎!”,“他不停的撿魚,不停地叨念著:“這條在乎,這一條也在乎!還有這一條、這一條、這一條……”解說“在乎”重點詞語的意思,讓多個學生運用“在乎”造句。這樣反復閱讀加深學生理解小男孩的心情,同時激發學生也去“在乎”小魚,珍愛動物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