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手做做看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15、動手做做看》是本冊第四單元的課文,這上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科學家朗志萬在培養孩子們的科學精神和實踐能力上,可謂煞費苦心。他把一個錯誤的結論告訴孩子們,再問孩子們為什么,目的是讓孩子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上對的,要動手做做看”。在這些孩子中,伊琳娜是個肯動腦筋的孩子,她從不盲從,不懂就問。伊琳娜的媽媽也很會教育孩子,她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訴孩子,而是讓孩子親自實踐,從實踐中獲得正確答案,朗志萬和伊琳娜的媽媽都非常重視培養孩子們的科學精神、科學思維方法和實踐能力。這樣的教育環境,是非常有利于培養孩子們的科學素養的。
二、學情分析
我們班學生,平時掌握知識的情況來看,絕大部分學生能夠在第一課時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將本課的生字掌握的較為扎實。上課時,頭一段時間會很認真的學習,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會感覺疲倦,就會不自主的開小差。遇到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就會認真思考,積極舉手發言,有的學生上課喜歡聽別人講自己不怎么發表想法?偟膩碇v,學生上課比較積極,上課認真。
三、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
1、 復習、鞏固“朗、志”等16個生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故事的卻為,并從故事中得到啟發。
3、 通過理解伊琳娜的故事,喚起學生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培養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敢于大膽質疑,動手實踐的能力。
4、教學重難點
通過理解伊琳娜的故事,培養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敢于大膽質疑,動手實踐的能力。
四、教法學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茖W合理地靈活運用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讓教與學達到和諧完美的統一。二年級的學生天真可愛,已具備了獨立認知能力和簡單質疑的習慣。結合新課改理念和學生心理認知的特點,我采取了讓學生自主讀書,主動探究,并在教學中讓學生做實驗多種方法,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調動了學生讀書探究的積極性。在教學活動中,不但要教學生學會,更重要的是教學生會學。課堂上我指導學生邊讀邊思考,結合創設情景讓學生理解重點詞語和句子,讓學生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同時引導學生主動地去想、劃、讀、議,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保護學生的質疑精神和探究欲望,讓學生在思考質疑、交流過程中加強對課文的理解,讓他們不但學懂這篇課文,而且知道今后應怎么做。從而使學生的讀、思、說和寫的綜合能力得到培養。
五、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出示課件——伊琳娜和郎志萬的圖片
讓學生來介紹一下他們?(學生介紹郎志萬時,引導學生說出他的身份——科學家,并引導學生談談對科學家的印象)
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鞏固識記生字。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的子音,讀通課文。
2、出示“郎、志”等16個生字,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出,最好是畫出詞
3、出示課文中的詞語
4、開火車讀。齊讀。以多次出現的形式鞏固生字。
(三)再讀課文,深入理解。
1、學生默讀思考:科學家朗志萬提出了一個什么樣的奇怪問題?
2、引導學生回答此問題,給學生充分說話的空間, 尊重學生的獨特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