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你驕傲》教學案例
前言:學習的過程是一個不斷互相促進的過程,在偶然的教學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很多的“生成”。我們因該要利用好這些“生成”去生成更多的能促進學生發展的東西。背景:
閱讀教學是語文課程中的重要任務,《語文課程標準》關于閱讀教學的目標,在理念、要求上有了很大的變化。它指出“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在運用語言中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要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閱讀是師生、生生、文本之間對話交流的過程,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自主感受、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如何指導學生通過閱讀使理解語言和運用語言相互促進,能創造性地學習和運用語言,許多教師為之努力探索。實踐證明,抓住語言轉換樞紐,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轉換語言,是促進創造性閱讀,提高語言培養能力的一條好途徑。
一個偶然的教學情景,使我對如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轉換語言,進行創造性閱讀有了一個深入的認識。
情境描述:
這天的語文課,我上的是人教版新課程標準第四冊22課《我為你驕傲》這篇課文,講述的是“我”一不小心,砸破了老奶奶家的玻璃,盡管當時沒敢承認,但內疚的心理和責任感伴隨著“我”。當“我”用自己攢了三個星期的送報紙的錢賠給老奶奶并附上道歉信時,在慈愛又善于教育后輩的老奶奶眼中,那不是7美元的錢,是孩子純真的情、悔過的心,是值得為孩子驕傲的美好品德——誠信。孩子的誠信讓老奶奶感動,老奶奶那博大的胸懷也值得我們稱贊。
當講到“我把錢和一張便條裝進信封,在便條上向老奶奶說明了事情的經過,并真誠地向她道歉。”時,一名學生舉手提問:“老師,小男孩為什么要寫便條,不當面向老奶奶道歉呢?”我馬上意識到這是一個很有價值的問題,就不失時機地稱贊“對呀,你們想想這是為什么,他不當面認錯?”學生紛紛議論開了。下面是當時的教學過程實錄:
生:因為他害怕老奶奶不肯原諒,當面罵,所以他用便條向老奶奶認錯,這樣就不用看老奶奶的臉色了。
生:因為他覺得這樣老奶奶就算生氣了,也罵不到他。
師:有這種可能,還有其他看法嗎?
生:因為他覺得老奶奶天天微笑著跟他打招呼,而他卻一直沒有認錯,到現在才向她說明事情的經過,很難為情的,所以他只好用便條來認錯了……(師微笑著鼓勵繼續說)他沒有勇氣面對老奶奶。
師:是呀,那么如果你就是這位小男孩,你會在這張便條里寫些什么呢?思考一下。
生1:老奶奶,對不起,您家的玻璃是我打碎的,我一直沒敢承認,今天我已經攢了7美元了,給您修窗子用,請原諒我。
生2:親愛的老奶奶,真的很對不起,那天我不是故意打破您家的窗子的,這些天來我一直很內疚,不敢跟您說,每當看到您,我都覺得很不自在,今天我鼓起了勇氣,向您認錯了,而且我把7美元錢也準備好給您了,希望您能原諒我的過錯。
師:這真是一個——
生1接:這真是一個勇敢的小男孩呀!
生2:這真是一個誠實的小男孩呀!
生3:這真是一個能承擔責任的小男孩呀!
……
師:那么老奶奶收到信后,是不是很生氣,想罵人呢?
生齊說:不是的。
師:你是從哪里知道的?
生:她微笑著接過報紙,說:“我有點兒東西給你。”說明她當時沒有生氣。
生:我打開開信封一看,里面是7美元和一張便條,上面寫著:我為你驕傲。
師:那她當時怎么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