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玲的畫課堂實錄
【教材分析】
《玲玲的畫》為我們講述了一個生動活動的小故事。玲玲準備參加比賽的畫,不小心弄上了墨漬,在爸爸的啟發下,墨漬被“變“成了小花狗。課文中爸爸的話揭示了主題,引人思考。課文內容簡單,主題明確,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簡單的故事之中,對于啟發學生處理生活中的類似事件有較強的教育意義。
本文記敘的是常見的生活小事。內容集中,語言樸實,對話較多,玲玲的情感變化是本文重要的線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話語是課文的主題所在。因此教學中教者要牢牢抓住這兩個方面,引導學生充分讀書,在讀中體會情感,感悟語言,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重點理解爸爸意味深長的話。從中受到啟發,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教學目標】
1.會認“玲”等8個生字,會寫“叭”等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積累對自己有啟發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重點難點】
重點:正確、流利讀課文,讀出人物對話的語氣和表情。
難點:體會爸爸最后說的一段話的含義。
【教具準備】
字卡 小黑板
【課前互動】
小朋友們好!
上課之前,我們先認識一下,我姓趙。怎么稱呼?很親切地叫一聲——,聲音響亮的叫一聲——,熱情的叫一聲——。趙老師今天還給大家帶來個小禮物,腦筋急轉彎。敢挑戰嗎?
1、誰是獸中之王?(動物園園長)
2、紅螃蟹和黑螃蟹比賽跑步,誰先到達終點?
3、漆黑黑的夜晚,一只狼悄悄地鉆進了羊圈,可是,它為啥沒有吃到羊呢?
預設:羊圈里沒有羊;
那是灰太狼,他總是抓不到羊;
那只羊是喜羊羊,它最聰明,跑得又最快。
大家開動腦筋,善于思考,想出來的答案可真多。這就是動腦筋思考帶來的樂趣。這節課,讓我們一起動腦,積極發言,準備好了嗎?
【反思:因為是借班上課,師生彼此很陌生,課前的互動就很有必要。有效的課前互動,教師可以拉近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同時消除學生面對眾多教師聽課的緊張情緒,盡快走進教學。本節課設置的課前互動圍繞動腦筋,還有為學生學習理解課文內容做鋪墊之意圖!
第 二 課 時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是《25 玲玲的畫》,請伸出手和老師一起寫課題。
(師生共同板書課題)
“玲”左邊王字,下橫變斜提。“的”左右結構,“畫”先寫橫,再寫田,最后是豎折、豎,半包圍結構。(齊讀課題)
“玲玲”兩個字連在一起,第二個字讀輕聲。跟老師讀。
師:“玲”是本課的生字,你怎樣記住它?
(學生簡單交流)
師: “玲”是形聲字,左邊的“王”實際是斜玉旁,指玉器相碰發出的清脆、悅耳的聲音,所以很多人名中都有“玲”這個字。比如,《西游記》中,女兒國國王的扮演者——李玲玉;有一位著名的女作家——阮玲玉;還有,港臺大明星——劉嘉玲,據估計,“玲”在人名中大約有十五萬多次。生活中,你知道誰的名字中有玲?
(學生簡單交流)
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位名叫玲玲的小女孩。